从人“来疯现”象谈学前幼儿自制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0 07:21:08

从人“来疯现”象谈学前幼儿自制力的培养

摘要:“人来疯”指儿童在陌生人面前特有的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想方设法让别人注意自己,以求达到别人的夸奖、赞美、认可的一种儿童心理需求。对于孩子的“人来疯”现象,不要绝对地认为是坏现象。关键是利用积极的、科学的策略去引导和培养,加强孩子的自制力,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今后的学业、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人来疯;学前幼儿;自制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76-01

“人来疯”多出现于3-6岁的幼儿。我们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较差,他们各个心理过程都容易受外界情景的影响,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情感也是如此。幼儿的情感常常是由外界刺激的出现而直接引起,又随着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幼儿往往容易兴奋、激动起来,不能抑制。对于孩子的“人来疯”不能单纯依靠“禁止”的方式,而应当把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作为关键点来对待。

自制力是指幼儿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的意志品质。幼儿期是各项能力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制力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自制力呢?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一、为幼儿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要求儿童按照生活制度进行一天生活着的各项活动,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并坚持在各项活动中的一定的要求。要鼓励儿童付出一定的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独立完成各项任务。要求幼儿要遵守作息制度,做到按时起床、锻炼,按时结束游戏,准备上课,按时进餐,就寝,抑制自己诸如睡懒觉、贪玩等不合理的愿望与要求,让他们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从而帮助他们逐渐形成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幼儿初步的坚持性、目的性等品质。

二、运用适当的游戏培养自制力。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情绪影响下更愿意根据规则进行游戏,使幼儿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时候,我把游戏这一方法作为首选。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了一些适合幼儿的游戏。在操作游戏中,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是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源泉。如操作拼图游戏时,我有意识地让几个幼儿共同来完成。游戏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和轮流游戏,即使是很急噪的幼儿也逐渐能静下来和同伴一起完成拼图。组织这样的游戏活动由于幼儿会专注于手部动作和材料本身,所以在规则简单的情况下,幼儿的自控能力表现的比较突出。在角色游戏中,可借助游戏的魅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责任,从而学习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学习在游戏中遵守秩序,学会等待、合作,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游戏中他们要排队买东西,排队领钱,和同伴合作游戏,从中也能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会行为规则。

三、正视幼儿的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前提,也是幼儿能够具备适当自制力的基础。在日常教育中还应帮助幼儿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从别人对他行为的评价转化为幼儿自己的行为评价。当幼儿能够遵守有关行为规则时,教师也应及时表扬鼓励。如每一次的讲评课,我让幼儿自己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哪些事情应该做的,哪些事情不应该做的,有时孩子们的评价还真能起到一定作用。有了对自己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幼儿才能对自我产生认同,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接受自己的地位与现状,建立初步的自尊与自爱。如果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影响时,幼儿自然地对自己适当评价,做到心态的及时调整,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保持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因此,教师的评价对于幼儿也相当重要,因此教师要做到爱护、尊重每一个幼儿。

四、不迁就幼儿无理、缺乏自制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对于幼儿的这些要求与行为,老师应该分析其是否合理,然后区别对待。合理的,尽量给以满足、支持;不合理的,则要进行说服、教育,绝不迁就。这一原则,老师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懂得:要求与行为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小朋友可以在这个限度内随意活动,但是,决不能逾越这个行为的限度,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无限度的行为,如果已经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了无限度的行为,则必须在老师的劝阻下,及时抑制、及时纠正,否则,是不允许的。对于幼儿行为或要求,一概允诺或一概禁止,都是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的。,都是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的。

总之,“人来疯”作为孩子希望得到额外的补偿性关注的反映,家长和老师不要消极的应对,而是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教育和引导。作为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儿童教育的基本规律,主动摒弃科学的人格培养方式,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宽容的空间;至于老师和学校,则更应该积极思考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改进体制,为孩子健全、健康人格的培养尽自己的职责。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时候,需要我们多一份耐心与细致,尽可能准确、公正、合理、客观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才会逐渐变得自觉、自律、自省,从而更加的自立、自主、自信。

上一篇:开发幼儿想象力的探索实践 下一篇:学前幼儿自信心的缺乏和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