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微创诊疗

时间:2022-04-20 05:23:13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应用微创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女性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膀胱镜诊断,并采用微创经尿道病变电切汽化术和膀胱颈电切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尿频、尿急、尿意不尽、排尿不畅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

关键词:女性腺性膀胱;膀胱颈梗阻;微创;诊断;治疗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非肿瘤性炎性病变,是一种上皮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存在恶性病变的可能,其多发于女性,且常伴有膀胱颈梗阻。我院近年来对收治的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采用膀胱镜诊断,并行经尿道电气化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坠胀感、尿失禁等症状。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56.3±6.1)岁,病程1~12年,平均(5.3±1.2)年。其中20例(74.1%)患者伴有排尿困难,18例(66.7%)伴有尿痛不适,7例(25.9%)患者伴有腰酸,无肉眼血尿,3例(11.1%)伴有终末血尿。所有患者均经尿常规检查提示WBC(+~+++)患者20例(74.1%),仅RBC或隐血阳性5例(18.5%),2例(7.41%)患者完全正常;B超检查所有患者双肾均无异常,CT检查提示所有患者双侧泌尿系统均未见异常。

1.2膀胱镜检查

1.2.1所有患者膀胱颈口形态均有发生改变,其中12例(44.4%)患者表现为滤泡或绒毛水肿型,7例(25.9%)患者表现为慢性炎症型;6例(22.2%)患者表现为状瘤型,2例(7.41%)患者黏膜无明显改变。

1.2.2膀胱腺性炎症病变主要集中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周围,共有19例(70.04%)患者,其余少许散在尿道内口,共有4例(14.8%)患者,其中三角区、颈部和输尿管口同时累及的患者共有4例(14.8%)。

1.2.3本组5例(18.5%)患者病变上附着溃疡或脓痂,3例(11.1%)患者伴有膀胱结石。

1.2.4本组4例(14.8%)患者颈口环伴有狭窄,且所有病例(100%)均伴有膀胱颈口抬高。

1.2.5所有患者均由膀胱镜加活检病例证实。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病变电切汽化术和膀胱颈电切术。选用腰硬联合麻醉先行经尿道病变电切汽化术,并电灼至正常黏膜0.5cn范围,再行膀胱镜电切术,切除范围超过膀胱病变2cm,深到浅肌层,电切术要求颈口充分敞开,膀胱三角区与后尿道成一平面。对于病变范围超过2cm的患者在电切术后应用膀胱镜,插入膀胱镜注射针,采用分点法给予丝裂霉素稀释液注射。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尿频、尿急、尿意不尽、排尿不畅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分值均为0~10分,0分为无症状,10分症状最为严重,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分,并以此作为疗效判定依据。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少≥90.0%;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少89%~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以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P

2 结果

2.1手术情况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30min,平均(18.6±5.3)min,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尿瘘、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与3~6d内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4.2±1.3)d。

2.2症状积分比较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尿频、尿急、尿意不尽、排尿不畅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所有患者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疗效 本组27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25/27),且对所有患者均给予6~12个月的随访,无1例患者复发。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临床认为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疾病有关。由于膀胱三角区和颈部较为固定,缺乏舒缩的随意性,且该部位为尿流动力学着力点,梗阻又增加了尿源性化学物质对三角区的刺激,因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以及输尿管口等位置易发生炎症,形成腺性膀胱炎[1]。

对于腺性膀胱炎的诊断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因此临床常误诊漏诊,且常误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2]。影像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均是临床中主要的诊断手术,其中膀胱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尿道、膀胱颈形态、膀胱颈收缩情况,并可判断病因以及病变情况。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对27例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女性患者均行膀胱颈检查,结果膀胱镜可以对其病变位置、病变形态、病变范围等进行明确诊断,而膀胱镜加活检是目前确诊腺性膀胱炎的唯一方法,可作出病理学诊断[3]。

目前,对于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治疗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经尿道膀胱颈梗阻电切是首选治疗方法,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使尿道内口后壁与膀胱三角区位于同一水平线,从而达到最确切的治疗效果[4],同时对于电切术的切除范围因病变仅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因此其切除范围至浅肌层即可,周边可行气化电灼处理[5]。为预防术后复发我们选择应用丝裂霉素稀释液分点注射,结果显示这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本组2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无1例患者复发。

总之,应用膀胱镜对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进行明确诊断,并结合活检给予病理确诊,对明确诊断患者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经尿道膀胱颈梗阻电切术的微创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

参考文献:

[1]宗德斌,田兵,荆孝东,等.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57-58.

[2]钱余,丁志清,江河,等.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微创诊疗[J].微创医学,2012,7(5):475-478.

[3]聂锐志,黄永斌,张海涛,等.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29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2):142-143.

[4]戴晓莉,庞学武.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11例的临床诊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1):36-37.

[5]贺飞,邬绍文,张晓忠,等.经尿道电切联合不同灌注方法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比较[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2):125-128.

上一篇:手术室外来植入器械的感染因素分析 下一篇:冠心病6例临床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