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领上科学探究的“道”

时间:2022-04-20 03:41:41

把学生领上科学探究的“道”

一直觉得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动手操作。为此,我愿意花上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在动手之前,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充分表达、仔细倾听、相互补充,直到形成一个相对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我坚信在这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应该对这个方案能加深理解,从而在动手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基于这样美好的设想,我开始付诸实施。没想到――

问题接二连三

这节课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我首先将学生的假设集中呈现出来,并让各个组经过民主讨论后选择一个作为研究对象。这时,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到底听谁的?

面对众多的选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选择。当四个学生汇聚到一起,都希望别人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可怕的是四个人都这样想。更可怕的是,四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最可怕的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矛盾在瞬间爆发了!有的组很顺利地确定了研究主题。有的组却分成了两派,二对二,势不两立,争论不休。有的组甚至是三对一,形成围攻之势,却久攻不下……

我被迫叫停了讨论,开始进行疏导。从小组成员的分工到实验效率的提高,从全班各组实验主题的分配到单个小组实验的意义,总算暂时解开了哪些顽固的疙瘩,各组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意见。

我给每个小组一张表格,请各组根据刚才确定的主题设计实验方案【简】。

问题又出现了――假设的表述不完整。有的组说“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有的组说“铁钉越长磁力越大,铁钉越短磁力越小”。有的组干脆寥寥几字“导线长短”。针对这种普遍出现的情况,我告诉学生,这一类的假设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该现象与什么因素有关”、“具体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根据这个格式对各自的假设进行了修正,渐渐地都能完整地表述了。

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的问题又来了――不同条件是什么?不同条件的设置是什么意思?

仔细想来,学生产生这个疑问还是正常的。从表格上观察,这个“不同条件”出现得十分突兀。在这之前,应该先让学生把实验过程梳理一下,当实验的过程在头脑中有了雏形以后,再来填写不同条件就顺理成章了。经过尝试,证实了这个想法。这张表格中也应该添加实验过程设计的部分。

最后一个问题――相同条件的列举。学生了解了实验操作的过程,知道了一组对比实验中的不同条件,自然就明白了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有学生概括性很强地写着“其余条件都相同”。还有学生具体到“导线相同、铁钉相同或者电池相同”。我追问他们:对于导线相同,究竟是导线的长度相同?还是导线粗细相同?还是导线颜色相同?听了我的追问,学生才详细地罗列出更具体的相同条件。我告诉他们,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表述要具体,要使人能对照方案很明了地知道怎么操作。

一连串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也进行了反思。

首先要了解学生。这个班是我今年新接手的班级,他们的三四年级科学都是兼职教师带的。所以对于他们的知识基础、探究能力、操作习惯等都在熟悉的过程中。小组合作习惯、对实验设计的能力现状都和我的预期有些距离。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一味地依据教师口味设计菜谱,会让这顿大餐形成很大的浪费。

最后,我意识到今天花这么多时间纠结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还是很值得的。毕竟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经历多次探究活动的“实习”和“打磨”,才能让学生逐渐掌握对比实验的特征。其中还包括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过程进行。

及时回顾反思

在后一节课上,我提供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方案中设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材料员根据小组研究的需要到老师处领取相应材料。比如研究铁钉粗细是否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小组就选择了长短、材质相同粗细不同的铁钉,一根导线,一节电池和若干回形针。研究电池数量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小组选择了三节电池、一根导线、一枚铁钉和若干回形针……

十五分钟后,实验基本结束。我将学生汇报的数据进行了汇总(表简)。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钉粗细、导线长度、电池数量、导线圈数、导线粗细、铁钉长短、线圈直径都有关系。

我问第12实验组:“你们在实验的时候,除了线圈直径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吗?”他们信誓旦旦地说:“是的。”我问:“直径是0.5厘米的线圈,你们在铁钉上绕了几圈?直径是1厘米的线圈,在铁钉上绕了几圈?相同吗?”他们傻眼了,面面相觑:“这个……我们没注意。”我说:“要是圈数不同的话,那实验数据就能说明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直径有关?”别的学生看看他们又看看我,纷纷摇头。

我又问其他小组:“你们在实验时,有没有哪些条件给疏漏了呢?大家再回头检查一下。”

果然,有小组发现问题了。第1小组发现他们在粗细不同的铁钉上绕上相同圈数的导线,可是由于铁钉有粗细,所以线圈的直径也不同了;第12小组还发现他们的线圈和铁钉之间的间隙也不同;第9小组发现粗细不同的导线绕成的线圈的长度不同。我还向第9组坦诚在准备材料时的困惑:我只找到了粗细不同的导线,但是导线的材质不能保证相同;还有的组检查出实验时线圈排列有时紧有时松;……

最后,经过对数据的比较和筛选,学生发现电池数量和线圈圈数对电磁铁磁力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而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如果能找到控制实验中相同条件的办法,就可以用实验来一一证明。下课前,学生和我约定――

这个课题,我们要继续研究下去。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江苏】

上一篇: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下一篇:小明的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