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4-20 06:27:14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无机功能材料》是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无机功能材料是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既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又在农业、化工和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无机功能材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G642.3;TB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72-02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珠江三角洲,培养掌握现代化学与材料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新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材料的设计、检测、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无机功能材料是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既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又在农业、化工和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无机功能材料是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建立教学新体系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内容包括无机材料概论、晶态与非晶态结构、超导材料、压电材料、介电材料、半导体材料、红外材料、光导材料、变色材料、磁性材料、特种玻璃、生物功能材料、多孔材料等内容。在十多年教学中,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以“制备—结构—特性—应用”为主线,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现代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了授课内容的先进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1.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结合,体现先进性。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瞄准研究热点是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从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中获得无机功能材料研究的相关信息,把研究热点与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前沿知识,接触学术前沿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2]。例如,在讲授压电陶瓷材料时,首先讲授传统的压电陶瓷,以PZT为基的二元系、三元系铅基压电陶瓷的制备、性能以及在国民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其次向学生介绍这类压电陶瓷中大量的铅在制备、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都会污染环境;最后介绍当前无铅压电陶瓷研究进展,包括BaTiO3基、BNT基和铌酸盐系等无铅压电陶瓷。讲授无机超导材料时,先介绍物质磁性的分类、磁性材料种类、特性和应用,再介绍当前磁性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磁性半导体、分子基磁体以及同时具有铁电和铁磁双重性质的磁电复合材料。在讲授无机多孔材料时,介绍2012年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的吸附二氧化碳的新材料NOTT-202a的结构、特性和应用前景[3]。通过学科研究前沿知识的讲授,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教学内容与现代生活实际结合,体现实用性。无机功能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例如热致变色材料是一种能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响应的新型智能材料,其中的无机低温热变色材料具有随温度变化颜色改变的特性,可将在商标、封签和票据上作特殊的标记进行化学防伪,用于冷冻食品、蔬菜和水果等各类食品适宜保存温度的指示,制作热变色家具、茶具和玩具,用于绘画、美术作品和广告中产生一些奇特的效果等[4]。变温磁性材料与家用电饭锅,压电材料与煤气灶和倒车报警器,变色玻璃与太阳镜,气敏陶瓷与煤气报警器,荧光材料与彩色电视机,红外材料与节水龙头,形状记忆合金与儿童矫牙,多孔材料与饮水机,无机纳米抗菌材料与保健鞋垫,超导材料与磁悬浮列车,吸波材料与隐身飞机,泡沫玻璃与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等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无机功能材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增强理论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6]。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选课学生人数安排讨论课次数,采用方式为:首先教师提出若干个课题,如金刚砂的制备、结构和应用,无机超导体的种类、结构和应用,宝石中的化学以及气敏陶瓷的种类、特性和应用等;其次学生自由组合成2~3人小组,查阅文献和制作PPT;最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成员上台讲授。从实施效果来看,这种课堂讨论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PPT制作、语言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2.传统授课方式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将多媒体引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继承、扬弃和补充,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例如在讲授超导材料时,先让学生观看磁悬浮现象的视频,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磁性圆片在低温下会在金属圆片的上方悬浮起来?”引入讲授内容——超导材料,然后从超导现象,超导特性,超导材料的种类、结构及其在输电、电机、交通运输、微电子、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应用进行讲授。在讲授发光材料时,先利用中山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综合化学实验》网络资源,让学生观看“化学发光材料制备”视频,了解化学发光材料制备过程、结构表征的方法和手段,观察发光现象。在讲授激光材料和压电陶瓷前,播放一段激光雕刻机制作葫芦工艺品和压电陶瓷的有关应用的视频。在讲授激光产生的机理时,采用动画展现“三能级系统”、“四能级系统”、粒子数反转和激光形成的过程。这种讲授与动画和视频的有机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近几年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1)设置无机功能材料课程的实验。实验教学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7],利用华南农业大学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利条件,开设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BaTiO3陶瓷粉体,微波辐射法合成磷酸锌,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等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与深圳宝嘉能源有限公司,中山东晨磁性电子制品有限公司,佛山安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东莞长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台实防水补强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了解镍锌软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锂离子电池等无机功能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过程,增加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近几年来,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含氮共轭聚合物与无机半导体杂化光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催化机理研究,双功能光转换剂的制备及其在棚膜中的应用研究,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管装载恩诺沙星纳米囊研制及缓释特性研究,季鏻盐类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等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了解无机功能材料研究的发展动态,开阔知识视野,增强学习和研究的兴趣。(4)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课外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8],近几年来,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获得了碳纳米管/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智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橄榄石纳米LiFePO4正极材料的模板法制备及性能研究,稀性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对农药降解的研究,水热法制备钬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GeS簇/MOFs复合多孔纳米材料可见光催化还原CO2和H2O合成甲醇的研究,金属氧化物改性多孔碳球的制备、表征及其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和竹炭为模板制备纳米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等科技创新项目,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体现考核客观性和公正性

为了体现客观性和和公平性,无机功能材料课程考核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结合办法。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考查平时作业、课堂教学参与、小论文撰写、PPT制作和课堂讨论讲授效果等。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60%,题型包括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专业名词英汉互译和简答题。其中前三项主要考核学生对无机功能材料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后二者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无机功能材料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评教结果看,2008~2012年得分均92分以上,位居学院专业课前列。学生主持与课程相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4项,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32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使无机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在培养适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材料化学方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北君,朱世富,何知宇,等.“现代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2008,(6):77-79.

[2]王艳荣.《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7,(2):128-129.

[3]YANG Sihai,LIN Xiang,L.William,et al.A partially interpenetr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selective hysteretic 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J].Nature Materials,2012,11(8):710-716.

[4]王海滨,刘树信,霍冀川.无机热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陶瓷,2006,42(4):11-13.

[5]程顺有.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讨论”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4,(3):87-90.

[6]王果.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2):60-62.

[7]陈德碧,杨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42-43,133.

[8]黄朝晖,刘艳改,房明浩,等.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材料专业教学优化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1):124-126.

基金项目:广东省“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1)和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JG11006)

作者简介:倪春林(1965-),男,理学院副院长,实验中心主任,教授,博士。

上一篇: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环节 下一篇:浅析我国校本培训的发展及其教育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