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

时间:2022-04-20 05:38:14

构建和谐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

和谐社会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社会,关键是看能否形成一种促使社会和谐的运行机制。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通畅的社会流动机制。社会是分层的。由于社会成员地位的差异会造成社会分层利益的不平等。而化解矛盾冲突的主要途径是社会流动。也就是说,当某个人或某个群体从一个社会集团移向社会地位不同的另一个社会集团,或从社会集团内部一个层次移向另一个层次时,它便会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壁垒,使社会阶层的成员处于不断的更新变换之中,藉以缓和社会地位差异造成的冲突,释放由社会不公平的能量形成的社会张力。一个社会的流动程度越高,就意味着越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社会的阶层结构越具有弹性,社会集团性冲突越不容易产生。

二是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公正。当前社会矛盾集中体现为“利益的冲突”,这种冲突大都是由于不能合理地协调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利益引起的。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关键在通过合理的补偿机制扭转利益流向,通过制度设计消除政策上的不平等,通过利益调整让有钱人有事干,让没有钱的人不闹事,从而形成全社会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睦相处的局面。

三是有效的民意诉求机制。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是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有可能转化成自觉的、有组织的、严重的群体性对抗,使矛盾摩擦上升为社会冲突,以致引发更大范围内更加激烈的冲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求建立健全通畅的民意诉求机制和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

四是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本质上讲,贫困源于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度。如果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消除这种不平等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必须优化社会结构,从而也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五是敏捷的安全预警机制。有预案而无预警,重预案而轻预警是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通病。社会预警是多方位的,不仅仅指利益冲突的预警,也应有公共卫生、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安全、突发性事件等等。新时期我国城市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多领域、大规模发生态势;非传统安全危机和人为制造的危机成为现代城市安全的主要威胁;突发性灾害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社会危机;危机事件的国际化程度加大。在全球化、城市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从整体上已经进入一个典型的危机频发期。这一点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政府的高度重视。

上一篇:上海化工区靠循环经济圈吸引外资等 下一篇:江西正在中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