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术后护理干预对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疼痛的影响

时间:2022-04-20 03:09:17

开胸术后护理干预对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疼痛的影响

摘要:目的 结合我院在开胸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和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上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将我院选取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估结果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72.12±9.07)h,疼痛评分为(3.51±1.36)分;常规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91.97±10.20)h,疼痛评分为(6.98±2.85)分;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

关键词:护理干预;疼痛;留置时间

胸腔引流是一种有效改善胸腔积血、积气以及积脓等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开胸术后,通常需要通过胸腔引流来帮助患者排除胸腔中的液体和气体,促使患者的肺部得到有效复张,常规情况下,患者需要接受48-72h的引流[1]。但胸腔引流管的使用,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行动不便、疼痛症状以及感染等,并且随着引流管留置时间的不断延长,这些症状的出现几率也更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预后效果上非常关键。现结合我院在开胸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和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上的效果。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接收的开胸术患者中选取54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35例,患者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41.55±10.42)岁;其中18例行肺叶切除术,16例行肺大泡切除术,9例行纵膈肿瘤切除术,另11例行其他手术;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以及国际随机字母排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设置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患者27例,对比两组患者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探讨,通过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 呼吸功能锻炼宣教与指导 在实施手术前,护士为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术后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呼吸功能锻炼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指导他们掌握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专职护理人员需要更加详细地帮助患者掌握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腹式深呼吸、指压气管刺激咳嗽排痰等措施,并及时对患者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直至患者能够完全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法。

1.2.2 疼痛知识宣教 术前由专职护士为患者讲解开胸术后可能给机体带来的影响,同时宣教如何有效控制疼痛,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疼痛的技巧和相关知识。例如,在进行咳嗽时,需要采取何种对伤口进行,轻柔的音乐来帮助缓解疼痛,通过松弛技术来实现对患者疼痛的环节等。针对疼痛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借助药物来帮助缓解控制疼痛。

1.2.3 增进引流效能的指导 严格按照“通畅、固定、计量、观察、无菌、密闭”的原则来进行引流管的护理,每小时需对患者的引流管进行1次挤压,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对影响引流管效能的各项因素进行有效识别,例如,出现扭曲、受压或者胸瓶位置过高等因素。

1.2.4 早期活动 在完成开胸术后,患者逐渐苏醒,在确定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帮助患者调整,取半卧位为最佳,这不仅更加利于患者进行呼吸,同时也更加利于引流管的引流。在帮助患者按照术前教授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进行训练的同时,鼓励患者多进行早期创伤运动,同时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好转,适当增加下床活动量。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①疼痛评估: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疼痛分级及方法进行评估;另根据NRS数字分级法可将疼痛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极度疼痛(10分),重度疼痛(7-9分),中度疼痛(4-6分),轻度疼痛(0-3分)。②引流管留置情况:对两组患者引流管的留置时间进行统计,以便后期对比。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疼痛评分对比 干预组的留置时间明显更短,且疼痛评分结果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疼痛评估对比(X±s)

例数

引流管留置时间(h)

疼痛评分(分)

干预组

27

72.12±9.07

3.51±1.36

常规组

27

91.97±10.20

6.98±2.85

T值

2.906

4.316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较之常规组更轻,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极度疼痛

重度疼痛

中度疼痛

轻度疼痛

干预组

27

2(7.41)

4(14.81)

17(62.96)

4(14.81)

常规组

27

9(33.33)

8(29.63)

10(37.04)

0(0)

X2

5.140

2.504

4.710

5.981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对开胸术后患者护理时,应重点加强对胸腔引流管以及疼痛护理,且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2]。在护理的过程中,帮助患者较好的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可起到改善肺功能,促使液体和气体的快速排除,在避免肺部并发症,缩短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上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在术前加强患者的疼痛教育,能够更是患者更加充分地了解疼痛知识,进而在术后更好的配合疼痛管理,不会因疼痛而停止呼吸锻炼和早期锻炼。根据本次研究中,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在开胸术后的护理效果,而从结果来看,干预组不仅有效缩短了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同时在很大程度实现了对患者疼痛症状的控制。由此可知,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实现对引流管留置时间的缩减,在帮助提高治疗,预防并发症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萍,张东云.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疼痛的影响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24-1125.

[2] 崔红艳.探讨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 2012,9(9):124-125.

上一篇: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护理 下一篇:急诊抢救室滞留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