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规模养殖场消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4-20 03:03:54

贵州地区规模养殖场消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消毒是保障养殖场生物安全的一个非党重要的措施,目前大多数养殖场虽然都在实施不同程度的消毒工作,但由于思想认识和技术操作上的原因,消毒工作仍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消毒不彻底,效果差。本人长期从事规模场技术指导工作,现就贵州地区规模场消毒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养殖场消毒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消毒工作是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中心内容和保障,有少数养殖户认为消毒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和无关紧要的工作。部分养殖户认为消毒工作只是养殖场发生疫病时才采取的一项措施,没有必要长期坚持,主观认为它是一项浪费钱财而不见效益的工作。有极少数养殖场设立消毒池的目的只为单纯性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或是为争取项目经费或补助不得已采取的措施,场主本身对消毒工作并不重视,毫无疑义。

2.技术操作不规范

2.1消毒设施不齐全

在实践中,虽然绝大多数养殖场都建有消毒池,但真正能达到消毒效果的只有少数。有的消毒池设计不科学,过或过深,少数养殖场消毒池形同虚设,只有清水无消毒药,有的养殖场只有脚跳消毒池而无车辆消毒池,有的只在场区入口的消毒池,而在各生产区却没的消毒池或消毒消毒垫,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设更衣消毒室。有的养殖场未考虑动物存栏数量大小,在选择消毒器械时图便宜,用小型喷雾器或农用小型农药喷雾器进行消毒。有些养殖场在大门口设有紫外线照射装置,其实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对人产生副作用(如对人的眼结膜和皮肤造成伤害),主要原因是紫外线消毒仅为直射,且穿透力很小,只适合使用在无人员的实验室。

2.2消毒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养殖场没有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有的建立了制度也未按制度执行。主要表现在无消毒记录,无专人消毒,消毒池药液没有及时更换,消毒的随意性很大。

2.3消毒程序不合理

大多数养殖场都没有制定严格的科学消毒程序,主要表现在重视仔猪及育肥猪圈舍的消毒,忽视对母猪及母猪舍的消毒,没有在空舍期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或空舍期消毒时间过短,消毒前缺乏必要的机械清扫和冲洗工作,消毒过程杂乱无章,没有先后秩序。

2.4消毒方法不全面

如只有圈舍消毒而无场院区环境消毒,无空气消毒,无饮水消毒 ,没有实施畜禽带畜消毒,粪便没有进行无害化消处理,这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和病源扩散,大大降低消毒的整体效果。

2.5消毒剂使用不当

有些养殖场在场区或场外道路上铺撒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药物进行消毒。有的长期使用单一消毒药,没有定期更换消毒药品,致使病菌产生耐性而影响消毒效果。消毒药配合使用为不科学,由于不懂得消毒药的配伍禁忌而发生意外事故,或导致失去消毒作用,甚至有的养殖场为省钱而只使用开水消毒,寒冷季节没有提高消毒液温度,消毒药发挥作用不足,如有的场区喷洒完消毒药立即用清水冲洗,没有保证足够有消毒时间,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对象,没的使用具有针对性、敏感性消毒药,对消毒使用剂量和稀释浓度把握不准,长期使用单一化学消毒剂,不重视配方消毒剂的推广使用等,由于消毒药使用不当,从而大大降低消毒的实际效果。

二、建议

1.提高认识,重视消毒工作

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是由于病原体的存在,而要消灭和根除病原体,最的效的方法就是消毒,消毒工作是兽医防疫中的工项重要工作,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特别在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舍内高密度饲养的条件下,消毒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成为养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缺陷的补充。因此,规模养殖场对消毒工作须引起高度重视,自觉克服消毒中存在的盲目性、应急性、应付性,真正将预防高于一切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每天的工作中。

2.完善消毒设施,提高消毒效果

做好消毒布局和设备的配置。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车辆流动性大的需安装车辆消毒系统;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消毒更衣室,安装自动喷雾消毒系统;各养殖舍栋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生产区清洁道、污染道分设,场院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

3.建立健全科学的的消毒技术规范

3.1选择合格的消毒剂

畜禽养殖场选择消毒剂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根据场内不同的消毒对象、以及消毒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选购经兽药监察部门批准生产的消毒剂,或是选购经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推荐的适宜本地使用的消毒剂。选购时要检查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看是否是合格产品,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要选用价格抵、易容于硬水、无残毒、对被消毒物无损伤、在空气中较稳定、使用方便、对要预防和扑灭的疫病有广谱、快速、高效消毒作用的消毒剂品种;注意不要经常性的选择单一品种的消毒剂,以防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应定期及时更换使用过的消毒剂,以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

3.2按要求科学配制消毒剂

有些化学消毒药品,因其规格、剂型、含量不同,往往不能直接用于消毒工作,因此在使用前要按说明书要求准确配制实际所需的浓度。配制时,要注意选择稀释后对消毒效果影响最小的水,以及稀释后适宜的浓度和温度等。还要注意,有些消毒药品要现配现用,配好的药液不宜久贮;有的消毒药液可一次配制,多次使用;有些消毒药品〔如漂白粉等〕在久贮后使用时,要先测定有效含量,然后根据测定结果进行配制。做好这些工作,都可以提高消毒效果。

3.3设计科学的消毒程序

有些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差,主要是执行的消毒程序不科学。生产中,常采用二次消毒法,第一次是使用稀释好的消毒药剂直接进行消毒,待一定作用时间后清洁被消毒物质或其障碍物质,再用消毒药剂重复消毒一次。经过这种二次消毒,既科学、彻底,又消毒效果好。

3.4科学消毒

有的规模场在畜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中往往是用消毒药剂全面喷洒一次就算消毒完了,而不注意应用药液的量和接触作用时间,这样往往也达不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在执行消毒工作时,应让被消毒物充分与消毒药剂接触,药液的有效应用量至少需要300ml/m2。要掌握好消毒作用时间,当接触时间过短时往往达不到杀灭的目的,只有达到规定作用时间后才能保证消毒药剂将病原体杀灭。在畜禽养殖场内应用熏蒸消毒时,还需注意保证相对的湿度,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消毒工作中,不要随意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剂混合使用,以免出现配伍禁忌而产生颉颃现象,降低消毒效果。

作者简介:吴亨进(1978.11-),男,侗族,贵州江口人,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禽养殖小区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上一篇:新疆杏优良品种栽培技术 下一篇:加强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