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控制

时间:2022-04-19 03:42:39

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控制

摘 要: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公路的需求,我国公路工程正在积极的进行着翻建、扩建与新建。作为影响公路行车与使用寿命的重要施工环节,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是现代公路建设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其施工技术控制对公路工程竣工后的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签于此,本文就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路基路面施工中的控制原则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无论从管理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路基路面的施工都应该遵循防治结合并且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即坚持预防性控制,并在出现病害时及时修补。而其施工控制工作应分两种:预防性控制和修复性控制。预防性控制工作旨在保护路基路面并减小路基路面质量下降速度,修复性控制工作旨在修复特定的路基路面破坏或损坏区域。及时的预防性控制能延缓在交通与环境施加的荷载作用下路基路面损坏的时间。而一旦该施工控制没有做好,则会增加缺陷数量并增大其严重程度,以致在改建时修补费用增加,缩短罩面与改建之间的时间间隔,因而显著增加路基路面寿命周期费用。为了降低路基路面的控制成本,提高路基路面的经济效益,许多国家大力发展预防性控制技术,提高路基路面的施工控制水平。预防性控制措施的种类较多,不同地区、不同管理部门、不同承包方针对不同的路况所用的预防性控制措施不尽相同。但是,一个完整的预防性控制计划应该包括整个路基路面施工的全过程。总之,在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当路基路面出现了工程质量问题以后再来进行修复性的控制工作,虽然也是有效的,但是毕竟就落了下乘,而且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控制方法,只有在其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预防性控制措施,才是对路基路面施工进行科学控制的根本所在。

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控制

1、路基基底处理技术

路面结构具有良好支承体系的前提是要有一个高强度、强耐久性和稳定性的路基,良好的路基不但有助于路面使用性能和整体强度的提高,从而使路面的使用寿命延长,还可以降低公路养护维修费用。

1.1施工准备工作

公路路基在填土和压实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选择材料时,作为路基填料的砂性土和黏性土等应满足规范要求;为了确保此土样适用于该地施工,应提前做好土的液塑限试验和击实试验等相关试验;准备好常用机械设备,如平地机、静作用光轮压路机、推土机和装载机等;此外,还需清理施工路段的杂物。

1.2不同坡度基底的处理

(1)地面横坡<1∶5。地表草皮和腐殖土被清理后,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直接在地面上进行路堤的填筑,为了达到综合防护的目的,也可通过浆砌片和浸水挡墙进行填筑。

(2)地面横坡在1∶5~1∶2.5之间。应在原地面挖宽度不<2m的台阶。这时,如果基岩面上的覆盖层偏薄,应将覆盖层清除后再挖台阶;如果覆盖层既厚实又稳定,可保留覆盖层。

(3)地面横坡>1∶2.5。必须检查计算整体路堤沿基底和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系数,抗滑稳定系数应大于等于规定值。

1.3基底的处理技术

(1)填前压实技术

在填前压实路基的工作进行之前,应将路面清理好,并使填挖界面纵向结合,可用土木钉使坡度过陡的结合面加强结合。应综合设计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料,在挖方处为坚硬岩石的情况下,应采取填石路基;在挖方处为土质的情况下,应选用渗水性强的填筑材料。在半填半挖路基中,为了使路基填挖间的变形差异减弱,可通过强夯、冲击碾压等对填方区进行增强补压。对于黄土路基要挖出向内倾斜的台阶,并加强控制黄土的含水量。施工中若黄土含水量太大,可以掺配适量的石灰,也可将黄土进行适当的翻松晾晒;若含水量太小,需均匀加入适当的水,再进行碾压。

(2)强夯技术

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后,测量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定强夯的范围;测量和标识首次夯点位置都要将误差降到最低,确定地面的高程;为提高夯锤自由下落时的准确率,起重机的夯锤中心需对准夯点;且需进行夯前锤顶标高的测量以确定零高度;更换夯点,直至每个夯点都完成夯击工作。

(3)掺灰工艺

采用掺灰工艺对道路基底进行处理时,必须先清理基底;再在石灰到场后确认材料;实施掺灰工艺前还要进行测量放样,并架设控制桩。在掺灰工艺的技术控制中,为避免发生石灰团和生土窝现象,需要注意灰土必须充分搅拌;而且,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和压实过程中每一层密实度都应满足规范要求。

(4)冲击碾压技术

实施冲击碾压前,需根据设计图纸测量并放样冲击压力的边界,来确定压实边界;再对场地进行平整、清洁和检测含水量,测量并记录碾压前的高程和密实程度。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划分好的区域都被冲击碾压过,通常在经过常规的压实后使用冲击压路机再压20遍,沉降量范围为2~5cm。实际工程还需通过现场试验段来确定。

2、路面质量控制技术

2.1选取原材料

首先是沥青的选取。沥青作为公路施工中最最重要的用料,只有保障沥青用料质量的达标,符合相应施工标准要求,才能确保公路工程路面的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对沥青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坚决不采用。

其次是矿料的选取。选取不同的矿料对其极配稳定性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类矿量,需要因地制宜地依据施工质量、标准以及掺配材料的不同而选用。需特别留意在关键筛孔应当明确下限跟上限,明确石料压碎值的检测标准。其它的用料则需留意塑性指数、粘土成分以及匹配比例等。

2.2施工中路面质量的技术控制

在开始整个路面的施工前,最好先铺设一小段进行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展开分析归纳,然后做出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案,对原有的方案再次进行修整,确保整个路面施工的高效、高质量。到了路面的施工的时候,要注意先用沥青混合料转运车把用料先倒入车中,为的是防止运料车对摊铺机的碰撞,这样有利于保障摊铺机在作业中的均衡性。

因为选取的是沥青混合材料,所以在压实过程的时候需按照路面的厚度、宽度、沥青跟混合料的类型以及混合料的温度、湿度、拌和、运输等情况综合考量,以确保压路机的数量、类型跟压路机的组合等配套工作。

2.3施工中路面排水的技术控制

公路路面的好坏,很大一部分跟路面的排水系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路面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好路面与排水系统的规划。如果是高等级的公路,通常情况下需要铺设防护,在排水系统边上还应当铺设有边沟、截水槽等。尤其要注意暴雨是的路面,此时的排水需设置迅速,宜采用分散排水跟集中排水相结合的形式。此外,还可以增加地下排水跟渗水沟排水技术。

2.4路面的养护

公路的施工建设完成后,路面的养护也相当重要,难度系数也大。为了有效地对公路进行养护,需要制订出具体的规范准则,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要高度重视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对路面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进行维修,避免路面开裂、深陷等更深层次问题的出现。还需建立齐全的数据库,这就要定期抽样调查监测公路的弯沉、车辙、平整度和抗滑度等技术指标。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阶段是:缺陷责任期内的公路维修养护。公路施工完成后,在通车初期,路基会出现相应的沉降,这时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将逐渐暴露。承包商负责解决在建成通车后两年内发生的质量问题,所以要做好对公路使用和安全的监督和养护工作,可通过购买使用养护设备,并建立养护机制,特定负责关于公路路面的养护工作。

结束语

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措施,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路面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对交通运输效率会有很大的影响,严格把关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及时、技术上合理、措施上得力,才能建成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何江冰.刍议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1,(08).

[2]马冬梅.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6).

上一篇:论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创新 下一篇:交流变频器在120吨转炉炼钢氧枪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