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浅析

时间:2022-04-19 03:37:16

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浅析

1伏笔设疑悬念,触发讨论兴趣

当问题进行到亚里士多德观点时,要将这个问题进行下去,必将应用到两者之间的定律,这也是学生所需掌握的要点,可以请同学分别指出两者之间的定律,当亚里士多德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有力才会有运动”和牛顿定律中“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被相应提出时,可以分别应用到例子当中,从而引出“惯性”以及“地心吸引”是否属于力等问题。这样具有辩论色彩的问题会使学生迅速展开探讨阵营,使课堂思考活跃的同时,更便于教师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物理理论的理解方向,发现其核心错误,及时给予矫正,这也就是双向提问优异之处,教学中始终贯彻的就是师生的互动与沟通,但是考虑到学生性格内外因素以及师生身份的差异,不排除一部分学生会羞涩与教师的沟通,更有甚者会抵触与教师的提问,认为被提问到就是倒霉的,针对这个问题,双向提问能合理的解决,伏笔中的悬念与问题中的对立,会立刻拉开学生观点的阵营,学生与学生的沟通辩论,是不忌讳身份差异的,这与同教师沟通不同,往往学生间的辩论更会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不服输的学生为了找到压倒性论点,在短时间内会把思考发挥到极致,而每个班级中总有的那么几个“纨绔子弟”也会受到学生间辩论氛围的感染,主动亲近他们在讨论什么?从而加入其中。但是并不是随便的设问就能起到良好的触发效果,如果设问题目过于肤浅或者趣味性不够强,就会导致学生对问题丧失进一步思考的兴趣,从而达不到引导的效果。

所以设疑题目一定要新颖精彩,这需要教师在课后做足功课,不过设疑问题太过有深度也不是一件好事,比如有些教师在设疑导入环节,往往把例子构设的很难很有深度,本身学生对物理这个过于理性和逻辑性超强的科目就在观念上有所偏见,认为无趣死板甚至很难,这时当设问的题目超过他们的理解范畴内,他们就会放弃对该问题的思考,更严重的是会对这种教学方式乃至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排斥抵触情绪。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首先我们要清楚,在物理教学中引用设问作为引导,其意义是什么。设问的引导是为了使学生能融入课题,用心思考,从思考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教师所要教授的问题,所以针对物理教学的设问导入,一定要建立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设问的核心可以从生活中的案例着手。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觉学习的能力

对于物理的介绍,上面又提过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物理现象,而从我们身边的生活着手去探索去发觉物理现象比直接接受书本上现成的物理结果更能帮助学生从实质根本上对物理有一个认知,该活动可以作为探究物理的基础,通过身边的琐碎小事触及物理概念,从而在激发好奇心的基础上,驱使求知欲,最后通过实践过程来满足求知欲。将学生的求知潜能挖掘出来,有效利用这种求知欲,可以通过实践让学生从内心理解物理现象,当一些涉及到物理领域的问题被解决后,学生会从理解后的真理中了解其乐趣,所以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对身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也是建立对学习物理了解物理、喜爱物理的出发点,很多物理现象都可以贯穿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进行下去,比如教师通过对学生讲解摩擦力是可以增大与减小的,再配合精彩有说服力的案例进行引导,就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到,并非物理领域中的摩擦力都是有益的,趋势方法的不同与环境因素,完全会导致摩擦力不按照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产生负面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提炼出核心问题:既然已经明确摩擦力的应用具有双重效果,那么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摩擦力向好的一面为人所用?当学生做出正面回答后,才从侧面进行如何遏制负面摩擦效果的提问。

这样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正面反面的提问解答能够预防学生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堪称为主体,主体又与被动相互排斥,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这个主体的位置由老师扮演着,无形中学生就处于被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考模式开始转变为接受式思考,即老师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只要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课余时间背诵笔记就可以了。不难发现,现在依然有老师在前面讲,下面的学生用笔飞速的记,更有商家利用这个教育漏洞,开发出来录音笔以及教学视频,这些现象都反映出物理教学中欠缺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在课堂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笔记上,生怕思考的时间延缓了笔记的完整性。尽管个别教师意识到这是种不好的现象,多次强调不用笔记,要理解,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前,强调后的现象依然苍白的。这充分说明了在教学方式中,尤其是物理教学,互动与引导至关重要。

引导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探究学习状态,而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在引领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以兴趣作为调动思考的首要前提,其实一个生动有趣味性的引导题材并不难寻找,就像我们鞋子下面各式各样的花纹,它与我们的生活贴切,又容易被理解吸收,它本身又是与物理概念息息相关的,再来比如自行车,自行车是很多学生去学校的必需物品,如何能让高速行驶的自行车瞬间停止,其方法与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大多数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这些问题无需去花费时间揣摩其表面意思是什么,所要传达的是什么,免去了类似数学应用题中会计算却读不懂题的尴尬与无奈。能够在更直接的接触思考的同时,点燃思考的兴趣。

3用实践的方式去直观的实验物理

对高中生实施物理教学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挑战,为什么呢?首先物理与其他科目相比,不够知性,它没有化学多变的梦幻也没有语文的华丽辞藻的浪漫,尤其在高中生都以感性的眼光去审视评价事物好坏的叛逆时期,物理教学的立场略显尴尬,因为它的机械性与逻辑性太强,很多教育机构和教育心理专家对学生喜爱科目做过调查,即便是没有接触过物理的学生也会对物理产生苦涩没人情味的评价,同样是逻辑性强的数学,由于经常被周遭环境评价数学好的就是聪明的,所以物理从根本上就是盯着学生对它的偏见实施教学,存在很大的教学难度。尽管如此,并非没有解决对策,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从教学方式上做文章,讲究创新,站在学生可接受的通道去将物理知识引进过来,其出发点就是用实践的方式,利用学生的直观来宣传物理的优异之处,教学也是需要媒介的,既然已经默认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环绕学生的兴趣来推销物理。

实验无疑是推销物理的最佳方法,比如惯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追逐实验,在追逐的过程中应用直角束缚,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在双手不碰到围墙的基础上穿过直角的比赛活动,用最受欢迎的体育课的形式来教授物理,另外,利用右脑的高能记忆,我们都知道,人们在接受影像比如看电视图片图像多是用右脑来完成,而右脑又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比如著名的动画片《一休传奇》还有《名侦探柯南》这种动画片,里面有大量物理知识,比如让一个成年人屈膝跪坐,小孩子用一根手指抵住成年人的额头,即便成年人有再大的力量也站不起来,这种充满验证趣味的话题,既能让学生从乐趣中取到学习的结果,又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喜爱,逐步弱化对物理趣味性低的偏见。所以老师可以刻意或者无意中发现的有利于物理教学的影像下载,作为物理教学的引导材料。

4总结

物理的乏味只是表面性的,被很多人做出这样的见解,多是由于很多物理奥妙的知识没有得到认知,这也更说明了教育物理、发展物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艺术的引导方式进行物理教学,促使学生满足物理必备知识的同时,亲近物理,最终建立起兴趣主动接近物理,其前提都是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接收消化为目的进行物理引导式教学,但是切勿因小失大,一味的被学生的兴趣牵着走,这样会逐步使物理教育向其他方向偏移,降低整堂课的含金量。

作者:邓荣 单位:南宁市第二十四中学

上一篇:物理教学的提升策略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