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时间:2022-04-19 01:13:28

对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经营发展成为我国产业的经济支柱。近年来,市场的飞速发展及难预测性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防范系统,加强成本的核算与支出,以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本文中,就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提出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会计信息;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一、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开放性弊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企业逐渐引入了信息化的设备对企业进行管理,优化企业管理的同时却带来企业网络环境开放性弊端。网络环境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外部环境的一些信息和模块通过网络的便捷性可以快速传入到会计的系统中,但是某些重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可能会被黑客进行拦截,导致会计信息泄露,对企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威胁。同时,电子商务的不断形成为企业带来了各种商机,在信息分享的时代,企业必定是需要制作出相应的内部程序以保证企业的会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其中存在的网络威胁一样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建全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的内部控制,内部结构、问题的处理方式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以手工处理为主,速度慢,处理的事项冗杂,效率低下,非常不适用于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内部控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并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内部控制制度不建全,无法将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出现混乱的现象。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建全主要是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内容零散,没有运用信息化系统对其进行综合有序的管理,并且在组织网络上也较为匮乏;二是错误的把事后控制当成主要的切入点,出现内部控制管理成本高的问题;三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改革,处理会计工作仍然以手工的方式进行处理,造成会工作的大量积累,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数据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

在企业产生与发展中,最忌讳的便是企业的机密泄露,因为这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软件系统通常会将关注点放在财务制度及会计功能方面,并没有加大力度对数据源进行维护。信息化时代,黑客或是懂得信息处理的技术人员都非常容易侵入到管理系统中盗取相关信息,或是利用技术软件对信息进行破坏,导致信息不全,这对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此外,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数据一般是会存在磁性材料中,若是突发人为盗窃、火灾出现等意外事故导致信息的丢失,也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便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及保密性。

(四)人员岗位权限设置问题

在传统的会计处理时代,手工处理复杂会计的工作,效率低,会计工作开展缓慢,但是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常是需要请示领导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有效避免了作弊情况。在信息时代,不再是人工处理为主,而是信息化设备对其进行处理,从原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转变为人机联系,数据口令自动执行程序设定的目标取代了请示领导,领导盖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了信息数据的暴露范围,大部分的业务人员可以浏览财务信息,增加了信息的泄露风险,增加企业的危机。

(五)监督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会计信息背景下,常出现部分单位或是个人为了局部或是个人利益而弄虚作假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直接制约社会大众、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同时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常出现某些矛盾,或是出现的现象,各部门之间资源分配不均匀等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一)调控网络环境开放性

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在网上进行快速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更应该做的便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企业需要融合安全控制中的文件、人、数据、软件及硬件控制。此外,企业更是需要控制内部系统安全,并同时保证外部关联环境的安全;二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事物的处理过程中应以实际的事项及交易信息为根本依据,并遵循企业的会计准则、相关的法律,客观真实的反映财务信息的具体情况及相关内容,以便为企业决策提供详细有效的依据。企业应跟紧时代的步伐建设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系统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要利用输出控制、数据输入、系统维护、组织控制等方面来确保会计信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便是对会计控制进行统一的规范。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与统一,可以利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其中,内部控制的标准的体系需要涵盖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具备初级的网络和系统软件;二是需要优化企业内部所拥有的的业务流程,以充分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参考历史的经验数据,积极采纳员工的意见建议,并根据企业具体的经营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进行长远系统的规划,并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查内部控制是否在发挥其功效,并及时找出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对仍然采用手工的业务进行改革,更改其工作流程及工作的方式,对其进行信息化的设计,并对其加强保密性工作的管理,严格关注电脑操作密码、交接手续、资金调度、审批程度等关键性工作,以最佳的状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完善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一是强化企业信息化会计档案库房管理。信息化档案数据存储着企业的一部分会计档案数据,其主要是利用光盘或者某些磁性介质进行存储,或是利用纸质保密的方式对其进行封锁管理。因此,企业在建立档案房过程中应保证档案房的阴凉、干燥、卫生,避免纸质性的档案因环境原因变得模糊或是变质;二是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企业的会计信息应按照年份或是事件进行分类有序排放,企业内部人员在进行查阅或是借阅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并遵循借阅的条例,在借阅过程中需要进行签字记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内部信息不可向外泄露。对于磁性存储的会计信息,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查阅之后,相关的管理维护人员应是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避免病毒感染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的大量丢失。与此同时,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或是有关客户的信息、厂家的名单等等应进行更高级别的云备份。会计信息的管理人员定时对实效的会计信息进行清除,及时修补重要档案文件;三是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企业实现会计信息档案的综合管理必定是需要建立建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存档并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发现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储存过程进行综合管理,拟定与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相符的制度。

(四)优化人员岗位设置

人员岗位的合理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安全、准确、及时的进行会计数据统计。实现企业人员岗位的优化设置,需要在企业内部创建基于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使用登记体系,具体要在电脑中将文件自动合成,并同时有效记录业务人员进行操作的时间、步骤、姓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记录其工作职责是否有效进行,并运用对应的规章制度加以管理,并提高工作效率,更加明确企业的工作岗位及工作职责,并相应的设置合理的工作人员,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企业的事务在更高效率下执行。

三、总结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区别于传统的手工处理会计工作,企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吸收现代的信息化知识,引入现代化的设备,在信息的斗争中一步步提高处理会计财务的工作能力,建立建全相关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监督机构,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京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

[2]钟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崔海龙.完善会计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与建议[J].经济视野,2014(14).

(作者单位:董雯 大连易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董春英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上一篇: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下一篇:简述医院内部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实践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