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的另一种可能

时间:2022-04-19 12:11:12

一个纪实摄影师,在坚持拍摄的同时,又拿起了数码摄像机――DV,并且在纪录片领域里频频获奖。他就是焦波。

二十多年前,焦波还是个山村教师,他借女朋友的一台老式相机,回村里给爹娘拍了第一张合影。望着日渐衰老的爹娘,焦波很想用相机把父母“留住”,从那时起,焦波坚持拍摄父母的起居劳作和喜怒哀乐,拍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拍摄父母对儿女的牵挂……拍摄一对中国普通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

2000年,面对父母。焦波又开始了DV的拍摄。迄今为止,焦波为父母拍摄了12000多张照片,600多个小时的DV素材带。以《俺爹俺娘》为题目的摄影作品和纪录片,都给焦波带来了很多荣誉。影像的时空穿透力,使焦波不仅留住了爹娘,也留住了时代的身影和历史的内涵。

《大众摄影》的姊妹刊――《大众DV》2005年第3期“DV人物”栏目对焦波进行了专访,并在附赠的光盘中选用了他的DV获奖作品,详细内容参阅《大众DV》。

纪实摄影与DV拍摄

焦波

为我父母拍照片已经有20多年了,拍出一些名堂以后,就有很多电视台的人来家里采访,我当时有个要求:所有来采访的摄像资料都必须送给我一份。哪怕我自己出钱买磁带翻录都可以。

2000年中央电视台来我家采访,白岩松和我聊天,我对他说我有个想法我能不能用摄像机来拍我的父母,这时正吃着煎饼的白岩松突然说:“焦波,你再不拍就再也没机会了。”正是他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个时候,市场上已经有了个人买得起的DV,回北京后我就买了一台二万七千的索尼PD-100DV机,并且还配了一个广角,一共三万块钱。然后我带着这些东西就回家了,当时我一次就拍了九盘带子。

抓桢图片选自纪录片《俺爹俺娘》

因为我知道,照片的表现还是有限的,尤其是记录性的拍摄,要表现情景交融,音容笑貌,一张照片的信息量要比摄像少得多,这时DV的记录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DV可以多角度灵活方便地拍摄,而且因为它很亲切,不象电视台那种大机器,人只要站在前面就不自然了,DV就象我手中的玩具,不会给人一种强迫的感觉,所以它拍到的影像会更真实自然。它虽然比大摄像机素质差一点,但是对于纪录片来说它的真实更为可贵。

对于搞摄影的人来说,拿起DV拍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纪实摄影师,因为他知道如何用影像来讲一个故事。因为他还知道事件发生的重点,他懂得怎么去抓细节、抓情节,交代环境,以及相关事件的交代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很微妙的关系。所以一个摄影师拍摄DV会很容易就上手,而且画面会更讲究一些。在用光、构图上,摄影师也都有自己的一个基本审美。所以,一个好的摄影师,一但掌握了摄像的技术,就一定是个好的摄像师。

我确实看到了DV的好处,原来我(包括我们摄影界的同行)对“拍录像的人”有些看不起,总觉得他们那么一扫就过去了,推拉摇移特别简单。实际上把握摄像机的使用确实是一门学问,所以我觉得摄影界的朋友千万别觉得那么简单。真正拍出好的东西也不容易。它殊途同归,表现一个东西利用不同的手段,利用不同的工具,各有各的特点。而这些也都是影像的大的范畴,所以,我相信,随着DV以及电脑后期编辑技术越来越普及化,会有更多的摄影师都会拿起DV,双管齐下,创造丰富多彩的影像作品。

《俺爹俺娘》的光荣历程

1998年8月,组照《俺爹俺娘》获首届国际民俗摄影比赛最高奖――“人类贡献奖”大奖;

1998年12月1日,摄影展《俺爹俺娘》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媒体评论:“感动京城,轰动全国”“是近年来惟一让人落泪的影展”;

1998年摄影散文集《俺爹俺娘》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9年在韩国出版同名摄影散文集。2004年再版;

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中成为摄影家系列的首位被推出。

2000年外文出版社出版中、英、德、法 4 个文版大型摄影画册《俺爹俺娘》在海外反响巨大。

2002 年 4 月,焦波主编的散文集《咱爹咱娘》 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由焦波拍摄编辑的纪录片《俺爹俺娘》:2004年荣获中央电视台《讲述――科龙杯 2004 我们的影像故事 DV 大赛》评委会大奖、最佳纪录片奖。

爹佯说试试娘发不发烧,其实……( 1999 年)

我爹

对爹的“旨意”,娘言听计从,尽管有时不情愿。( 1995 年)

由浙江电视台导演韩蕾以焦波及其摄影DV作品为创作基础,拍摄编辑的纪录片《俺爹俺娘》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长片一等奖;2003“中国・横店影视城杯”纪录片大奖、“最佳撰稿”单项奖;第十届(2003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短片特别奖,“最佳编导”、“最佳撰稿”单项奖;入选2005年1月法国FIPA电影节“法国中国日”展映。

上一篇:宾得镜头的另类技术 下一篇:安装大画幅相机的120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