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2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9 10:39:3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28例临床分析

目前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特别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约有1/3并发右心室梗死(RVMI),预后更差。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IWMI并RVMI患者28例,男20例,女8例;同时选择同期治疗的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28例进行对照,男19例,女9例。

方法:对上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结 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年龄分布,见表1;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年龄分布,见表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与单纯壁心肌梗死组危险因素比较,见表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组和单纯壁心肌梗死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组和单纯壁心肌梗死组心电图比较,见表5。

讨 论

疼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脑卒中样发作可见于年龄大的患者。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胃肠道症状:多见于下壁梗死病人;心律失常:见于75%~95%病人,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发生率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年龄、性别分布于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无显著性差异。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与单纯壁心肌梗死组危险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家族史、高血脂症、酗酒史、 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是主要发病因素。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与单纯壁心肌梗死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在窦性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房速、室速、室颤、心源休克、临时起搏器应用、低血压、LVEF、死亡、Ⅲ度AVB并发症发病有显著性差异,但在CK峰值、Ⅰ度AVB、Ⅱ度AVB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组和单纯壁心肌梗死组心电图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 谢群,张政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或不伴急性右心室梗死的临床特点研究.中国医师杂志,2006,8(53):1106.

上一篇:非瓣膜病性慢性心房纤颤的抗栓治疗 下一篇:急性脑卒中并尿失禁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