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与青岛,的穿越

时间:2022-04-19 02:09:49

11月1日,“古今名人论法显”书画展在青岛市图书馆开启大幕,这次书画展持续到11月15日。据了解,这次公益活动意在纪念法显崂山登陆,《佛国记》于城阳诞生1600周年, 以书画的形式彰显法显大师的伟大事迹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让更多的人了解法显大师,让世人知道我们的祖先有过这样的荣耀,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注重和平以及心怀感恩精神。本次书画展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到场观摩。

法显是被鲁迅先生称之为“舍身求法、中国脊梁”的杰出旅行家、翻译家、中华文明的传播者、伟大佛学家。1600多年前,东晋时期的法显大师以65岁的高龄西去印度等国家求法取经,在海外前后长达16年的艰辛生活后,于413年从海路在崂山登陆归国。法显不仅是我国第一位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也是第一位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他为中国同世界的连接、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200多年后的玄奘、义净法师西行开辟了道路。他的杰作世界佛家名著《佛国记》和西行的意义,中外学者历来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古今中外众多名人,如鲁迅、尼赫鲁、马斯基等,都对法显大师给予了很高评价,都对“法显精神”褒奖有加。余秋雨的“当其他古文明都此起彼伏地用马蹄和刀剑作先导向外挥洒千里万里的时候,中华文化还十分内向;终于有两个僧人走出。法显的壮举,一直是玄奘万里西行的动力”。让人对法显之精神肃然起敬。还有12幅体现法显大师西行求法各个阶段的油画,更能让人深刻体会到法显的坚忍不拔、挑战自我、勇于担当的精神意志。

油画创作者管恩智先生说:“法显大师所处的年代,出行条件极其匮乏,当时以65岁的高龄,游历30多个国家,归途中在海上颠沛流离数十日,登陆崂山,并完成《佛国记》初稿。他的求法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那份艰辛自不待言,如非意志极其坚定,有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实是万难成功。心中自有明灯在,他有着为佛法献身的坚定意志与目标,方能固身立本,所以才能在千难万险之中,全身而进,全身而退,成功带回佛法。他所体现出来的种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尊重、代代传承。我们举办这次书画展的目的,就是想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法显,领悟法显精神,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本刊记者)

相关链接

法显(约337-424年),东晋僧人。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临汾一带,一说山西襄垣)人。3岁出家做沙弥,20岁受比丘戒。常慨叹律藏残缺,誓志寻求。遂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和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前往天竺求法。遍历北、西、中、东天竺,获《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祗律》、《萨婆多律抄》、《杂阿毗昙心论》、《摩诃阿毗昙》等梵本。后又在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获《弥沙塞律》、《长阿含》及《杂藏》等梵本。由海路回国,前后凡14年,游30余国,携带很多梵本佛经,于义熙八年(412年)达青州长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第二年秋到达晋都建康。在道场寺同佛陀跋陀罗、宝云等译出《摩诃僧祗律》40卷,《僧祗比丘戒本》1卷,《僧祗比丘尼戒本》1卷, 《大般泥洹经》6卷,《杂藏经》1卷,并撰写历游天竺记传《佛国记》(即《高僧法显传》)。

上一篇:谈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思考 下一篇:关于加强对外投资企业内部审计监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