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 千年渔港的不舍情思

时间:2022-04-19 02:03:58

古城新港,繁荣中伏着内忧

和石浦的邂逅纯属偶然。春季,我和友人驱车在浙江宁海游玩,听说从伍山渡口轮渡仅20公里即可到达石浦中心渔港,并知道我国第一部国际获奖的有声电影《渔光曲》的拍摄场地就在那里。于是,我们的行程里便有了这一节外生枝的目的地。

暮色降临时,我们的车缓缓地驶入了一座繁华的城市。昨晚在网上搜索,石浦应该是一座滨海古城,可眼前的景色令人无法确定我们是否走错了路。正当犹豫之时,前方已经看到密密麻麻的渔船桅杆,无数的旌旗在紫色的天光下随风摇摆着,一股浓重的腥味钻入车厢。这是海边特有的气味,我们为之一振。“看,那就是渔港!”同伴惊呼的同时,滨海大道的华灯突然绽放,我们就这样和石浦渔港拥抱了。

记得有一年我去江苏吕泗渔港,友人告诉我中国有“六大中心渔港”,它们是:石浦渔港、闸坡渔港、吕泗渔港、舟山渔港、沈家门渔港和高亭渔港。我对渔港的概念无外乎是——泊有无数渔船的临海码头。可当次日清晨我攀上后岗炮台山顶,真正能够俯瞰石浦渔港时,那种固有的概念被彻底颠覆。岭下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街衢纵横交错,海滩上的工厂依然灯火辉煌;晨光里,早起的晨练者在码头平台上和着音乐摇动着身肢;展视远方,城海相连,一直衔接上暗色的岛屿融入遥遥的天际。

石浦始建年代不明,因先民聚居于大金山麓峡谷,三面环山,一面朝海,以“溪流入海处山岩直逼海中”而得名。唐代之前属鄞县,明洪武二十年(1387)石浦筑城,千年风雨,起起落落,是个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的文化名镇。

三三两两的晨练者拾级上山而来。一位长者问我:“从哪来?有没有见过那么多渔船?”我告诉他,我们从内地来,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渔船停在港湾。他又说:“这并不算多,现在石浦渔家很多都有两艘以上渔船,目前正值休渔期,许多船舶都进厂维修了,等到8月中下旬,港内几乎停满了渔船,因为每年的开渔节都在9月中旬,那时再来石浦,可以看到非常隆重的祭海和妈祖巡安仪式,千船并发出远海的场面更是气势宏大,令人震撼。”

据说石浦开渔节已成为中国十大民间节庆之一。发起于1998年,是沿海地区为了节约渔业资源(因设立休渔期),它将渔民传统的出海祭祀、妈祖崇拜等仪式融入其中,演变成为当地人的重大节日。

从与老渔民的谈话中了解到:“以前出海,用不了走很远就可以撒网捕到鱼,一网万斤以上是常见的事;可现在,即使跑到很远,万斤以上的捕获也很难见到,何况现在的渔船上都配有鱼群探测仪,即使这样出海捕鱼依然心里无底。”我在想,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沿海渔商的贸易往来,当我们在新疆或内蒙都可以吃到海鲜时,海洋生态的负担已经超出了极限。石浦是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这里也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前哨港口,如今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全国渔业第一镇。

港湾里的《渔光曲》

石浦镇的渔港中路是一条新拓宽的港湾大道,那模样很有点上海外滩路的范儿,只不过这里看到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对面的岛屿和停泊在岸边的大小渔船。我沿着防潮墙悠闲地逛着,让在山顶被海风吹冷的身体慢慢回暖。眼前桅樯林立,一艘艘蓝色的渔船,整齐列队在岸边,静静地等待起锚的日子。可以看到有些船上渔民在忙碌,要么给船体修补刷漆,要么整修渔网。最为热情的是那些拉游客上岛的舢船主,不论你乐意不乐意,千方百计的和你套近乎。我径直穿过摆渡口,向着中心观景台走去。回头再看看身后的船阵,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连远处的岛屿都被遮挡在其身后。刚才在山顶那种震撼的场景全然没有了,貌似渔业兴旺的背后似乎有种冷冰冰的感觉袭来,就像这些钢质的渔船,冷冷地压在海滩上。远远看见一排彩旗迎风招舞,高高的旗杆齐刷刷直指蓝天,和那些船旗遥相呼应,那感觉犹如待战的军阵,观景台就是一个指挥台。在这里享受海风,欣赏各类船只穿梭往来,不时还有低沉的汽笛声灌入耳帘,真像观赏一台不停息的超长情景剧——《印象石浦》。

引发我怀想的是观景台旁的一尊雕塑,那是国歌作曲者聂耳的塑像。1933年9月,《渔光曲》摄制组30余人来到石浦,外景地选在了东门岛。这群热血青年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在蔡楚生导演的带领下,集体完成了一部反映渔民艰苦生活的现实影片。次年,这部影片创下了连续84天上座率爆满的记录,随后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那时的聂耳21岁,应该是满怀着憧憬和浪漫的文艺青年。你看他,面对着大海,悠扬地拉着小提琴,乐曲正从琴弦上流出,《渔光曲》再次在我的耳边回旋……

老城池里涛声依旧

石浦东门岛如今是可以驱车直达的。那天天空阴霾笼罩,海天模糊不清,我们打消了去那里看海的念头,转而去了石浦古城。来过石浦的人常说:石浦的美,一在大海风光,其次是古城风韵。

古城坐落在离岸不远的山岗上,依山临海,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说。一条青石板路沿坡而上,陡峭之处以石阶逐级抬高,半山处城楼高耸,经瓮城方可入得城内。举目仰视,门楼檐下的匾额题有四个大字“威镇浙洋”。站上城楼楼台远眺,整个港湾尽揽眼底,显然有居高控港的优势,长期以来古城一直有人居住,所以保留下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当然也有不少建国后的“方盒子”混杂其中,当地人称这一片为老城区。据说上世纪90年代石浦镇区的面积仅有0.6平方公里;而如今,镇区迁建于新的地盘,面积膨胀了10多倍。清晨在山上俯瞰到的新城,就是繁华的石浦新区。迁址扩建之举让人感到政府的规划具有前瞻性,受到保护的老城近年来又得到抢救性的修缮,现在已成为象山的旅游的亮点。

古城主要有四条街道贯穿,分别是: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和后街。街道依山就势,蜿蜒曲折,走在街上可以体会到“街道爬山坡,台阶密麻麻”的特点。商业街主要是中街和福建街。始建于明代的中街长度不足200米,曾经有100余家商铺立于其中,绸庄、米行、药房、钱庄、酒店、当铺,当然还有花楼、烟馆之类的。福建街上的金山旅馆是当年《渔光曲》剧组下榻的地方,本想去看看,走到街口一想,即使有,那也是“假古董”啊!旅馆是流水席,80年光阴,早已是人去物非了。如今的中街自然成为古城游的中心地带,最令我感兴趣的是那些具有渔家特色的袖珍盆景,吊兰、仙人掌等花儿虽不名贵,可那些各具特色的海螺却被当作了花盆,饶有趣味,凸显出了地域的特征。吸引眼球的还有挂在屋檐下的贝壳串儿,估计那灵感来自于风铃,只不过被地方化了。有一户窗前挂着一种很像龟壳的家伙,形状犹如蒲扇,我不认识,便询问楼下正在忙着加工贝壳的商家,说是“鲎(读后)鱼”。有意思的是,鲎鱼的血液为蓝色,许多科学家为之深深着迷。在我国这鱼俗称鲎帆、亦称东方鲎、中国鲎,别名“两公婆”,浙江以南浅海中均产。据说鲎肉味道鲜美甘香,卵也可食,现在一年比一年少,已被列入了濒危物种。

修葺后的古城老街仍以木板筑墙为特色,复制还原了许多“旧铺”展馆,游览门票主要是对应这些的,当然也可以选择性的当即买票参观。走到“宏章绸庄”门口,我检票进入,楼下用模型展示的是昔日渔港繁荣景象,全面地反映海上丝绸贸易在石浦的兴旺;上得楼去看到,店主别出心裁地用绸缎制作了600余种1000多个“中国盘扣”,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以主题区分有:蝴蝶传情、花好月圆、荣华富贵等,一颗颗形象逼真的中国盘扣,仿佛让人看到江南女子灵巧的双手和盘绕不断的柔情。

沿着中街闲庭信步,每到一处台阶,便要过一道砖砌街门。门不宽,但壁很厚,上部呈半月形,高出居民屋脊,一问才知这些月洞门不仅可做防卫之用,实则为封火墙。再看门楣,分别题有“金汤永固”、“泽通赢海”、“带砺永存”、“河山并寿”、“庆隘康衢”等字样。短短的S型中街,竟然设了五道此类防护门,有一则当地民谚描述到:“中街石阶镶山坡,五道火墙天上挂,店铺商号密如麻,门前门后迎百舸”。

后街很少有行人,七拐八上,深邃莫测。一个人走在这里生怕迷路,于是就直往高处走,只见成片的青瓦屋顶面积越来越大,多数都是陈年老宅,历经风雨,增添了古城的沧桑。实际上后街是盘山环绕古城的,误打误撞我就走到了古城左前山的炮台,在这里看港湾更是一览无余,绝佳的克敌制高点啊。再看海湾区域被陆地、东门岛、对面山岛、南田岛、高塘岛环抱,构成一个多口门的封闭型港湾,里港看不到外海。内港虽然封闭,但五门水路却畅通无阻,战略地形上处于易守难攻的态势,难怪身处海防前沿的石浦,历朝均肩负着“海防重镇”的职责。

反身看古城,整座城堡深藏在山间谷地,街巷、民居、城楼相映成趣,真是独具江南海滨古镇的风韵。“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此时的我再去读这首清代古诗时,倍加赞赏先人的洞察力和雅致的文采,它不仅勾画出了渔港古城的地形特征,也道出了它的滨海文化色彩。

难解嘴馋的海鲜王国

到了中国第一大渔港,自然少不了吃海鲜。石浦有“海鲜王国”之誉,海水鱼类有440多种,蟹、虾类80余种,贝类100余种。盛产带鱼、黄鱼、鳗鱼、鲳鱼、鲥鱼、鳓鱼、髋鱼、石斑鱼、乌贼、梭子蟹、对虾、泥蛤、蛏子、蚶子、淡菜等。特殊的海洋地理、洋流走向、气候环境及生态条件,使得这里的海产品肉质呈鲜嫩而细腻的独特风味,既不像北方海鲜的韧实粗糙,也优越于南方海鲜的松弛浮软。绝佳的品质吸引着天南地北的食客,许多人不仅解开腰带猛吃,临走还会到新区的“中国水产城”购买海鲜带回犒劳家人。我们的行程还不能马上结束,又不具备自烹饪的条件,只好就近解决嘴馋。

渔港中路有一排彩色玻璃房,那就是新建的海鲜夜排挡,每晚灯火通明至凌晨。已经是晚餐时间,可各家排挡里没有多少食客,连续跑了几家,我们都没能入座,原因是没有多少海鲜可供选择。一店主说:“跑哪家都一样,渔船出海捕不到鱼,哪来很多品种啊?何况现在正是休渔期。”一席话,我意识到了为何以往热闹的海鲜排挡,如今却是冷冷清清。无奈,既来之则安之,落座点菜,什么豆腐鱼、小乌贼、八角章鱼、皮皮虾,还有不少我叫不出名字的贝类。按说二三十种海鲜也不少,可就是不敢点稀奇古怪的鱼儿,即使是普通的海鲜,价格也不比内地便宜多少,唯一可比的有两点:一是这里多为鲜货,而内地基本是冻货;其次是烹饪方法地方化,原汁原味、清淡相宜,比起在家吃“海鲜城”,除了摆样,口感的确一般。怎么说我们总算在石浦渔港吃了一顿新鲜海鲜,心安理得地回旅馆听“涛声依旧”了。

离开石浦前我们再次来到了渔港中心观景台,深深地呼吸着带有浓重腥味的海风,望着聂耳的塑像,轻轻地哼唱:“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

再见了,石浦,我们还会再来。

tips

交通:乘火车先到达浙江宁波,宁波汽车客运站有发往象山县石浦镇的专车,班次很多,非常方便。

自驾车游客可以选择走宁波经象山方向前往石浦渔港,也可以走宁海县境内,有伍山渡口过海湾经往石浦,路程较短。

住宿:石浦渔港服务行业较为发达,只要避开开渔节,游客完全不必担忧订不到旅馆,高中低个档次全有。

关于海鲜:在石浦少不了品尝海鲜,最好是在秋后开渔时间去,你可以在酒店享受厨师一流烹调手艺,也可以到海鲜排挡吃本土口味,那里昼夜灯火通明,定能让你在石浦畅快淋漓地吃个够。

购海鲜:假若吃了还想带些回家与亲人同享,那就去“中国海鲜城”购买吧。

上一篇: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把握“三度”化静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