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中临床骨外科护理论文

时间:2022-04-18 05:46:25

风险管理中临床骨外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骨创伤病例共159例(2012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病例),根据数字随机法经所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79例。观察组男49例,女31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40.3±6.1)岁。骨折部位分布情况: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分别为31例、32例和17例。对照组男46例,女33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39.4±4.7)岁。骨折部位分布情况: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分别为33例、30例和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创伤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干预:①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在其带领下,对本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相应制定并实施,护理人员要按照制定的制度进行实施。②制定相应的风险事件应急预案:根据骨外科风险管理评估情况,在风险管理小组带领下对骨外科可能出现的疾病及并发症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以便风险管理中出现对紧急事件能够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导致不良后果发生。③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水平,同时强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让护理人员学习国家颁布的卫生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在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要维护护理人员自身安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住院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通过自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4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计算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患者所得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共1例(1.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共9例(11.3%);观察组患者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共2例(2.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共10例(12.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为76例;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为54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所占比例)为95.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所占比例)为68.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

3讨论

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可术可出现相关并发症,导致护理效果下降。为了提高骨外科护理质量,可以对此类患者实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医疗护理人员、患者、医疗规章制度等存在的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可贯穿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在风险管理下,通过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能够减少此类患者并发症。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对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这对风险管理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找出护理干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为下一步风险管理实施提供前提;其次要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或计划,为的是风险出现后或在即将发生时能够做到预防和有效处理,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除了上述措施外,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等操作方面的培训,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能够更好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事件发生。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骨外科护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下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干预后的并发症、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所以,风险管理在临床骨外科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效果显著。

作者:钟永香 邓春英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下外科护理论文 下一篇:分阶段目标教学中胸外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