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合格人才

时间:2022-04-18 12:04:33

强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合格人才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但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要从精心备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正确掌握仪器原理和药品特性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合格人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生物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究既可以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影响,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实验能力和实验经验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组织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水平,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合格人才。

一、精心备好实验课,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生物教材拥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方性,很多实验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出实验结果。因此,精心备课,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障。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优化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计划切实可行。由于生物教材拥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因此,在准备实验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打好时间差,根据实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优化实验计划,保证教学计划切实可行。其次,认真构思实验环节,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好实验程序。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构思实验环节,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好实验程序,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分析失败原因,注意运用提问的形式调动学生思维,利用“为什么”活跃学生思维。另外,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水平,所以,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按照课本的要求反复进行实验演练,做到操作熟练、规范。反复演练还有助于教师摸索到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能够心中有数,在实验中能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提醒,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课的效率

实验课程往往能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引入新知识。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实验实施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牵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影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某地曾出现过一些大头娃娃,这是他们长期食用劣质奶粉的结果,那么你怎样证明奶粉是劣质奶粉呢?”“某地市面上曾出现过一些假鸡蛋,你应该通过怎样的手段进行检测?”“市面上出现很多糖尿病人专用的无糖食品,你应该利用怎样的实验来验证是否真的无糖?”通过以上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巧妙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剪去滤纸下端的两个角?”从学生茫然的思考状态来看,教师需要继续引导:“如果不剪去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如果学生还没有想到问题的本质,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为什么不动手操作一下,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于是学生纷纷动手实践,结果他们发现的问题的本质:“层析液沿滤纸两边扩散较快”。通过以上启发和引导,可以使学生牢牢掌握知识,并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真谛。

三、掌握仪器药品原理特性,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1)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仪器的用法。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正确认识。在选择时,往往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显微镜,都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所以一上来就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造成这种盲目性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正确原理,不知道高倍镜虽然具有较大的放大倍数,分辨率也比较高,但是所观察到的实际面积较小,所以高倍镜适用于观察局部和细节;而使用低倍镜能够看到观察对象的较大面积,所以适用于观察实验对象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楚,可以适当调节细准焦螺旋。在学生充分了解了实验仪器的功用后,才能正确选择出合适的显微镜。

(2)让学生明确实验药品的具体作用。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实验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洋红都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指的是有色离子为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值呈碱性。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醋酸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2%的醋酸是染料的熔剂,染色过程中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但是并不使细胞发生膨胀,便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从而使染色体着色。比如,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时,教师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自来水中含有很多阳离子,可以将已经交换吸附于根细胞表明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交换出来,使蓝色的根颜色变浅,容易影响实验效果,最终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蒸馏水冲洗根上面的浮色,并保证所用的蒸馏水在整个过程中都不能被污染。又如,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叶绿素是一种有机物,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叶绿素中含有的Mg容易被绿叶细胞液中有机酸的H所取代,而转变成没有Mg的叶绿素,从而影响到对色素的观察效果,使学生最终明确实验中用丙酮作提取剂的原因所在。

总而言之,生物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各项环节,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水平,拓展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成才,体现生物这门学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方磊.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

2009(5).

[2]王吉富,靳友启.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新课

程,2010(1) .

上一篇:孤独症儿童“前庭失调”现象的透视 下一篇:尊重成才规律:尊重是素质教育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