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分析工业区位选择问题的方法

时间:2022-04-18 11:02:26

例说分析工业区位选择问题的方法

【分析方法】

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分析主要工业区位因素时,要调用已有知识,从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中寻找区位信息,多角度考虑,并结合工业自身特点,突出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

2.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判断。

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的判断原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根据所在地域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导向型特别明显的工业,如甜菜制糖业;②非唯一导向型的工业,如云南省的有色金属工业,既有水电的区位优势,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③地域不同主导因素随之不同的工业,如大庆市的石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南京市的石化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3.工业区位选择的评价。

评价工业区位选择时,除了要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环境、社会等因素。例如,自来水厂要求水源清洁,应选择在河流上游;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技术人才,应选择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4.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选择工业区位时,要考虑有利条件,如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等。同时,也要考虑限制性因素,如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山区交通不便等。

5.常见的工业区位分析语言表达模式。

【典例解析】

例1.(2014年高考大纲卷文综)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广阔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D.原材料丰富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解析:第(1)题考查跨国企业(工业分散)在全球选址的原因。电子产品生产厂在全球范围内选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选项A正确。第(2)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选项B正确。第(3)题考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措施。要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提高技术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选项C正确。

答案:1.A2.B3.C

例2.(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右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解析:第(1)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原料、能源、资金、交通、市场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第(2)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干燥,生产生活用水缺乏;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与工业基础条件差。这些是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第(3)题考查考生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赞同观点可从污染角度进行阐述(甲地人口稀少,污染后果轻;乙地人口密度大,濒临海洋,污染后果重);反对观点可从生态稳定角度进行阐述(甲地生态脆弱,易受污染,污染后难以恢复,污染后果重;乙地环保技术、设备完备,应对措施得力,污染后果轻)。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应与理由相对应。

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例3.(2014年高考山东卷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右图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题,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市场、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等,据此可分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第(2)题,零部件生产转移到周边地区对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以及专业化和协作化生产等都有积极作用。

答案:(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上一篇:钻石:世界上最大的营销谎言 下一篇:公募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称“两会”后将迎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