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快乐课堂

时间:2022-04-18 10:39:57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快乐课堂

摘要: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都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只有这样做,才能营造出高效快乐的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关键词:高效 关注 创新 氛围

语文借助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着学生的心田。那一幅幅如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主持人的身份,引领着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将有效教学思想渗透到每一天、每节课、每一个教学行为之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高效的课堂呢?

一、 从学生的角度去想,要想变得高效,老师一定要有普遍的关注

1.1 用微笑、目光的交流来流露你的关注

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1.2 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的理由,找到欣赏、夸奖的方向,找到欣赏、夸奖的那些“点”。如何使他兴趣跟上来,努力跟上来,成绩也跟上来,你就要找――找出那些值得夸奖的、值得欣赏的优点,找到他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积极性,一点点的学习的热情,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1.3 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当一个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积极性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就是把他原来的思路打断,如:我作文不好,打断这固有的想法,告诉他,你某次的作文不是写得挺好吗?他不爱学习,你就这样说,其实你挺爱学习的!那一回你复习的时候,一连坚持了十几天,怎么说不好呢?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这时,你的效率就会自然上去的。

二、 从老师的角度去想,要想变得高效,老师一定要有创新

2.1 启发激趣,让变得生动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如插入电教媒体、即兴表演等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变得高效。

2.2 质疑交流,让变得有理

怀疑,常常是创造的开始。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2.3 提倡“合作”,让变得融洽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绘制出“朝、暮、春、夏、秋、冬”六幅图画,并且配上自己优美的文字解说。于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的投身于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经过他们的集体构思后,各自发挥特长,有的绘声绘色地说着,有的聚精会神的画着,有的神采飞扬的写着,无不沉浸在艺术的创作中。二十分钟后,作品进入展示阶段,欣赏着一幅幅神韵丰厚的画面,倾听着一句句悦耳动听的描绘,我们仿佛栖身于大自然的诗意中,浸润在花香鸟语中,徜徉在艺术的旅行中,真可谓妙矣!

三、 从教法的角度想,要想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得有趣,学得扎 实,确有所得。教学中我以微笑面对学生,让他们感到亲切,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3.1 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学生在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在教师认为他很好,父母认为他很好,同学也认为他很好,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好时,这个时候他学习就是最有效的。

3.2 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几人一组说着、写着、辩论着、微笑着,老师在其中徘徊着、指导着、点拨着。这难道不是和谐、宽松语文课堂的一个剪影吗?

3.3 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被认同,被认可。他们能够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这样的班级里有最优秀的学生,但他们不会孤芳自赏,也不会离群索居。 因此,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初中生好强好胜、我在课堂教学中给他们创造机会展示自已,让他们有成就感。我在教每一课时都会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让他们自主探讨、交流、展示;有时采用抢答的方式,让他们充分发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开拓精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构建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合作探究,提高智能;和谐发展,提高效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对当前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业务水平,为创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合理利用数学教材提升教学质量 下一篇: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