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被债务俘虏的“杨白劳”

时间:2022-04-18 10:28:08

碧桂园:被债务俘虏的“杨白劳”

市场由春天忽然急冻至零度以下,国内银根紧缩,除了几家“我背后有人”的央企外,能维持以往的借贷额度者已可称为高手,更莫提大规模融资。但能借到巨款,就一定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吗?

借款570亿,净利下滑29%

8月下旬,《福布斯》中文版了2008年“中国顶尖企业榜”,碧桂园排名第15位,在进榜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中排名第一。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18家较大规模的房企总共增加了680亿元的借款。而碧桂园一家的就增加了570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碧桂园的日子过得并不幸福。就在其公布中期业绩后,包括瑞信、麦格里、大摩等国际投行纷纷大幅调低对碧桂园的目标价,瑞银将碧桂园的目标价从14港元下调至6.39港元,第二天碧桂园股价暴跌8.24%。

这是因为碧桂园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29%。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绮琴解析,实际上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为同比上涨26.8%,之所以有巨大的出入,是计入了4.43亿元的损失,这是股份掉期之公允价值损失。这实际上是根据一份“股份掉期协议”补贴给债主的钱。

补贴债主19.5亿港元?

“即使在国外,也很少有这种股份掉期协议,因为当中风险极大。”亚银咨询首席分析师李大卫表示。

2008年2月,碧桂园终于成功发行了5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为了保证债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美林国际为碧桂园定制了一份掉期协议。根据约定,可换股债券在未来的5年时间内可转换成普通股票,换股价为每股股票9.05港元。

假设未来5年,股价一直低于9.05港元,则债券持有者就无法高位抛售获利。但有了这份掉期协议后,情况就有不同了。根据协议,这些掉期股份未来交易价锁定在6.85港元。假设现股价只有3港元,碧桂园必须每股向对方支付3.85港元,比在股市回购自己的股份还要贵。

中报碧桂园只计提了4.43亿元的损失,而进入8月底,其股价已在3.5港元以下。如果债主全部要求补贴,其损失会接近10亿元。而这份“股份掉期协议”最高标的是19.5亿港元。这不是个小数目,为何碧桂园依然要签下此类“不平等”条约?

借新债还旧债

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2007年,碧桂园如同其他房地产企业一样大肆扩张,尽管碧桂园的上市为其成功地圈下大笔资金,其资金链还是出现了压力。但碧桂园对未来的融资前景甚为乐观,其扩张行为并未收敛。

但资本市场的变幻极为迅速,2007年10月,碧桂园按计划发行15亿美元的债券,遭遇次级债危机的国际机构投资者自顾不暇,尽管碧桂园开出了10%的高额利率,但该发行仍不受投资者欢迎,融资因而搁浅。

2008年2月,碧桂园欠下中银香港一笔18.3亿港元的短期贷款即将到期,发债融资已迫在眉睫。不得已,为吸引投资者,碧桂园与美林拟定了这份“股份掉期协议”。大部分债券融资所得,都被用以偿还这笔旧债。

能刹车吗?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上半年的扩张并未停止。碧桂园内部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去年的项目逐步在账面上的显现,实际上公司已经一再收缩战线。但在碧桂园中报发表会上,杨国强一再强调不会降低碧桂园全年的销售目标。上述人士表示,即使这不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起码也是极度困难的。截至7月碧桂园仅完成全年销售计划320亿元目标的31.56%。换言之,未来5个月,平均每月需要完成40亿元的销售量。

有分析认为,在这种环境下,碧桂园不可避免要加大销售力度,甚至大规模降价。对此,碧桂园的发言人表示:没有降价的计划,有信心完成任务。

对此,李大卫表示,这也许有发展策略的考虑,但更多的是经营上的压力,杨国强不得不让碧桂园走下去。从报表上看,2008年上半其已为巨额借款支付了约35亿元的利息,而在增加的570亿元外债中,有188亿元是必须在年内还清的。另外下半年碧桂园仍需承担56亿元的房地产开发开支。简单算下来,碧桂园下半年的现金支出就高达280亿元。

假如下半年国际市场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这大笔的支出就需要从销售收入中取得。如果销售跟不上,碧桂园是否会再签一份“不平等条约”呢?

上一篇:广东已成产业空心化重灾区 下一篇:缥缈:“漂移”的股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