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撑起风帆

时间:2022-10-17 02:13:44

为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撑起风帆

王克臣,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司长,高级统计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并分配到国家统计局,长期从事商品流通统计与分析研究工作,先后撰写发表有关统计分析报告多篇,参与了我国第一次商品交易市场快速调查方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善,商品交易市场在扩大规模,加大资源整合,提升品牌形象,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不断发展。商品交易市场服务经济发展、方便群众生活、加快商品流通的功能作用也不断增强。

2008年的商品市场更是在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下爆发出生机与活力。在北京奥运会的结束后不久,我们专访了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司长王克臣,请他在回顾2007年的商品市场发展状况中向我们展现商品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市场》:王司长您好。有数据显示:2007年,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跃居为第一,商品交易市场也呈现出成交活跃、繁荣兴旺的发展态势。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王克臣: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集散功能愈益增强,各地商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在活跃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07年商品市场的总体发展态势是: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在总体发展上呈现出规模继续扩大和增速有所减缓的态势。

《中国市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有什么特点?

王克臣: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市场总体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07年年底,分布在全国的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共计4121个,比上年增加245个,增长6.3%;年末摊位数量为268.2万个,增加了15.4万个,增长6.1%;年末营业面积为1981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742.3万平方米,增长9.6%;全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44085.1亿元,增加6947.6亿元,增长18.7%。

第二,市场平均营业面积、成交额和摊位成交额增加。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在总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平均市场规模也有所扩大。从单个市场营业面积看,平均市场营业面积为48082.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455.9平方米;从单个市场年成交额看,平均市场年成交额达10.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1亿元;从单个摊位年成交额看,平均摊位年成交额达164.4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7.5万元。

第三,市场增速有所减缓。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规模继续保持扩大的趋势,但增速出现减缓现象。与上年比较,市场数增速由16.6%降为6.3%,减少了10.3个百分点;摊位数增速由12.4%降为6.1%,减少了6.3个百分点;营业面积增速由37.5%降为9.6%,减少了27.9个百分点;成交额增速由23.7%降为18.7%,减少了5个百分点。

我这里有一张表,可以说明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006-2007年总体发展情况。详见表1:

《中国市场》:2007年,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又呈现出哪些结构特点呢?您能详细阐述一下吗?

王克臣:具体来说,有两个特点。

特点之一是10亿元以上的市场有所增加,超大型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共有855家,比上年增加了112家;合计成交额为34349.8亿元,增长22.4%;合计成交额占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成交额在100亿元以上的超大型商品交易市场71家,比上年增加18家,实现成交额为13989.7亿元,增长39.3%;合计成交额占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特点之二是超大规模市场数量少,成交额比例高。2007年,在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10亿元以下的市场有3266家,其数量占全部亿元以上市场数的79.3%,但年成交额比重仅占全国市场成交额的22.1%;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00亿元以上的市场仅有71家,其数量占全部亿元以上市场数的1.7%,但年成交额比重却占到全国市场成交额的31.7%。

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结构情况,详见表2;不同规模的市场数和成交额所占份额,详见图1、图2。

《中国市场》:近几年来,随着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商品交易市场已从过去的小商小贩的聚集地向大批发商、大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转变,批发类市场的比重快速提高,零售类市场的比重有所下降。您是否有具体的数据可以论证以上这些变化?

王克臣: 2 0 0 7 年, 全国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2366个,零售为主的市场为1755个,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2.3%;摊位数量分别增长9.2%和1 . 3 %;年成交额分别增长20.9%和10.1%。随着批发市场的发展壮大,全年各项主要指标中批发市场的份额均占到全部亿元市场的50%以上,其比重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行业情况,我们可以从表3中看到。

《中国市场》:我们是否还可以从市场类别结构这个层面来分析、统计一下2007年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王克臣:按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类别统计,2007年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呈现出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为辅的格局。全国共有综合型商品交易市场1140个,专业型商品交易市场2760个,分别比上年增加了34家和235家;综合市场年成交额9521.9亿元,专业型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3137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7%和19.4%。

在综合型商品交易市场中,经营工业消费品的市场增加了15个,经营农业消费品的市场增加了19个,市场年成交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8.4%和16.3%。

在专业型商品交易市场涵盖的2 3类市场中,市场数量增加超过20个以上的有:金属材料市场、建材装饰材料市场、机动车市场和食品饮料烟酒市场,分别增加37个、30个、28个和27个。年成交额增长在三成以上的市场有:肉食禽蛋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粮油市场、煤炭市场和金属材料市场。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类别情况,有表4为证。

《中国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旺盛增长,在以汽车、住房、教育、旅游、通信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热点的强力拉动下,工农业生产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品种、数量不断增多,质量档次明显提高,在极大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全国商品

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的商品品种、类别达到了空前的丰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市场发展的方向?

王克臣:是的。不同分类的商品交易市场在促进本行业和引领市场发展方面的具体作用和功能是不同的。

从所占份额看,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占比重较高的商品类别有: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共成交11455.2亿元,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达26%;金属材料类商品成交8996.4亿元,占20.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成交7737.1亿元,占17.6%;其他成交额超1000亿元以上的商品类还有汽车类、建筑装潢材料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日用品类、五金和电料类等。

从增长速度看,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比上年增长18.7%,高于总成交额增速的商品类有: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19.3%、煤炭及制品类增长34.3%、金属材料类增长32.1%、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增长23.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6.6%、家具类增长21.7%、日用品类增长19.8%、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6%。

以上商品类别的高增长,主要源于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而带动了房地产、汽车等产业及相关消费品的高增长;另外,由于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加,促使消费更加强劲,直接带动了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吃、用、娱的部分消费品成交额的快速增长。

《中国市场》:决定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及规模的因素有哪些?商品交易商场更易在哪些地区得到长足发展?

王克臣: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及规模与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相对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看,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和年成交额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浙江、江苏和山东,市场数量分别为608个、501个和483个;年成交额分别为8210.7亿元、7345.8亿元和3941.1亿元,三省年成交额共计19497.5亿元,占全国总成交额的44.2%。市场数量上百家的地区有13个(浙江、江苏、山东、广东、河北、湖南、辽宁、福建、河南、上海、北京、安徽、湖北);年成交额上千亿元的地区有11个(浙江、江苏、山东、上海、河北、广东、辽宁、北京、天津、湖南、安徽);单个市场平均成交额上10亿元的地区有8个(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北京、河北、重庆、辽宁)。

从东、中、西部区域分布看,整体分布状况趋于平稳。东部地区市场数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的68.6%和79.1%;中部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0.5%和12.9%;西部地区分别占全国的10.9%和8.1%。从三大区域的年成交额发展状况看,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2007年,东部地区成交额348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中部地区成交额5675.4亿元,增长10.7%;西部地区共实现成交额35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从三大区域单个市场年成交额看,东部地区平均市场年成交额仍居最高,为12.3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中部地区平均市场年成交额为6.7亿元,比上年增加0.2亿元;西部地区平均市场年成交额已经超过了中部地区,为7.9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西部地区商品交易市场的逐步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央对西部地区经济政策的落实。东、中、西部地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详见表5。

《中国市场》:2007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巨大成交额充分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充分显示出商品交易市场这种特殊的商业存在形式在发展中所蕴涵的巨大生机与活力。我们是否可以这样估计: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即使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灰比较多,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前景仍是十分乐观的?

王克臣:2007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市场数、摊位数和营业面积都较上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由于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商品交易市场在国内商品市场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过去一年中,商品交易市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诸多有利因素。首先,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大环境,为商品交易市场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消费潜力,为国内商品市场的加速发展给予了政策的推动。三是充足的商品供应,相对稳定的商品价格,与商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商品交易双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四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市场开发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的通力合作,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我们看到,2008年,商品交易市场仍保持了平稳运行的主趋势。这是因为:首先,上述2007年有利于市场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其次,从2008年前几个月的经济发展态势看,国民经济总体上仍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今年虽受雨雪冰冻、地震灾害和部分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但这些事件已经和今后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仍在一定的控制范围之内,国家仍将会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最后,在中国举办的20届奥运会,已经和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

上一篇:重庆试验:从农地入股到农村土地交易所 下一篇:广东已成产业空心化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