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时间:2022-04-18 09:50:40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摘要: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修养。近年来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提倡,美术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简单阐述了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科间的结合,并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等,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美术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审美素养,使学生受到好的美术教育和艺术熏陶,成为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重理轻文这一思想观念的影响,家长和学生都把美术课视为副科,不重视美术课的学习,认为孩子学美术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文化课才能学到知识,因而不支持孩子学习美术,挫伤了孩子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学校重视度不够。学校对开展美术课教学普遍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投入不足,美术课作为副科为主课让路,变成了自习课或机动课,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教学缺少热情,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内容单调枯燥,重技法轻素养,缺少人文关怀;有的教师死搬书本,照葫芦画瓢,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接受能力,使原本生动有趣,极富创新性的美术教学变得呆板。

4.费用大,成效缓慢,阻碍了学习兴趣。笔墨纸砚,开支较大,上一级的美术院校,学费也比较昂贵,令许多家长难于承受,而且学美术效益缓慢,令家长和学生信心不足。

二、转变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育过程

认清初中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改变传统观念,提倡“以人为本”,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个人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创造。其次,教师要从方法上改变满堂灌的做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让美术课堂充满生机,优化教育过程。

另外,由于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比较复杂,课堂内容不同,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势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形成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如情感模式、行为模式、个体模式、综合模式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三、重视学科间的结合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有必要做到让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综合。虽然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绝对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几何课的教学与美术教学有很大的关联性。美术那美丽的图像能使学生产生对图像的好感。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像的认知能力,以提高学生对几何课的学习,如在平面构图设计中穿插平面几何知识,有效地加强两个学科间的知识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学科间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以全面发展美术课的教学。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当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能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艺术美等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一味地追求绘画技能训练,不能同培养学生个性有机结合的弊端,应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以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美术教学中,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让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

学校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美术课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正如《美术课程标准》中所述: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和改进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达瑛. 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水平[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

2. 李朝阳. 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J].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3. 杨晓剑. 多媒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2008.

作者单位:浦江县黄宅中学

上一篇:从“创造性就像种子”谈起 下一篇:让“快乐”走进思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