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放眼中概股和中国新机会

时间:2022-04-18 09:34:34

陈丹:放眼中概股和中国新机会

当众多PE机构为争夺国内市场而激烈竞争之时,信中利关注的目光已悄然转向中概股和跨境产业并购领域。

中概股的新机会

陈丹,信中利资本集团美元基金合伙人,拥有超过十年的海外企业及国内VC基金行业研究、商业投资分析和战略咨询的丰富经验。加盟信中利之前,她曾任澳大利亚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澳大利亚保险集团(IAG)的高级战略发展咨询顾问、全球工业气体领军企业BOC Limited的全球金属业务高级行业分析师等职。进入信中利的早期,曾参与瑞星、朗新科技、华谊兄弟等多家企业的投资工作,目前掌管着规模2亿美元的“中国新机会美元基金”。

3月14日上午,脚踝骨折的她坐着轮椅到信中利总部接受记者采访。当她的视线移到会议桌上的电脑屏前,眼前的一页页图表,成为她口中一段段鲜活的历史。

“从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全年,中国的PE市场非常冰冷,像是掉进了冰窟。无论投资方还是融资方,都感到特别清冷。此时,信中利何去何从,也成为摆在团队面前十分严峻的问题。”陈丹撑开十指向记者介绍。

正当国内PE深陷困境时,海外市场却惊现一个机会。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浑水事件”影响,境外的投资人将中国上市公司整体拉黑,从而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中概股在海外市场颇受冷遇,整体估值严重下挫。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过于中国化,以至于外国投资者难以理解,结果也导致市场下行。

以2011年4月26日“东南融通”事件为例,截至2012年12月7日收盘,i美股中概30指数由1250.92点暴跌53.25%至584.73点,总市值由1924亿美元跌50.46%至953亿美元,缩水近1000亿美元。而中概股中市值最大的百度,2010年至2011年的平均市盈率在60倍左右,2012年至2013年则大幅降低到30倍以下。同期NASDAQ和S&P500估值基本保持平稳,部分中概股相对于美股市场指数,开始出现折价。

“此时,海外中概股正处于价值洼地,未来股价上升几率较高,所以,这正是进军中概股的好时机。”基于这样的现实,信中利很快布阵海外市场。它所看中的,是中概股中蕴藏的机会:海外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主力代表。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上市公司有430家左右,它们分布于信息科技等高成长行业,市场竞争充分。由于估值严重背离价值,所以很适合进行价值投资。

事实上,先天具有良好基因的中概股,一直以最具成长性的信息科技和消费类企业为主,它们代表了中国新经济的方向。此外,以市值计算,能源、电信、金融等非消费类公司分别占据NYSE中国概念股的51%、31%和8%。

面对如此巨大的价值空间,陈丹认为,有两大战略机遇促使信中利加速出手中概股:

第一,参与再融资,助力中国优质公司再成长。在陈丹看来,做空潮洗礼后的中概股,不乏质地优异的公司。私募基金参与再融资,可与国内优质公司共享成长的机会。

第二,估值中枢下移,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边际。陈丹表示,中概股的估值中枢整体下移后,部分公司出现估值折价,降低了资金进入成本,这为各方资本参与产业投资提供了安全边际。其中,新兴行业增长速度快,市值成长空间也大。而且中概股多分布于IT、互联网、消费、教育等新兴朝阳行业,它们顺应了中国产业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所以要适时出击。

跨境并购的市场活力

更让陈丹燃起希望的是,与中国经济同步高速增长的中国消费市场,正在释放巨大的能量和活力。

她告诉记者,目前在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40%,相较其他国家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未来几年消费市场的增速可望保持在14%~15%。预计在15年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将升至50%。未来中国有望形成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此期间,海外中概股市场极富中长期股权投资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将获得价值重估,这为信中利着手并购重组创造了难得的机会。”陈丹表示。为此,信中利美元基金将通过以下途径完成跨境并购:

首先,沙里淘金,寻找那些价值被低估的对象作为并购重组标的;第二,以退为进,完成上市公司的业务与战略调整,规避二级市场注重短期利益的缺陷,保证投资的长期收益。陈丹认为,一旦有新的资金和资源进入,这些公司将获得后续发展的新动力,其价值也将得到重估;第三,借道私有化安排,转板实现资本溢价。具体方式为Public-Private-Public,亦即“上市—退市—上市”,从而转板境内或香港股票市场,使那些受交易市场差异和离岸折价影响导致估值偏低的中概股得到价值修复。

陈丹表示,信中利美元基金对于PIPE投资抱有很大信心,PIPE的投资机会就在于“与优质公司共享成长”。在这方面,国内比较经典的案例是,中国动向收购KAPPA大陆及港澳品牌所有权后在港上市。

陈丹进一步介绍说,中国动向原为李宁旗下意大利著名运动品牌KAPPA的子公司,后于2005年分拆成独立公司。2006年KAPPA母公司BasicNet集团突陷财务危机,中国动向在收购顾问摩根士丹利的支持下,以3500万美元购得KAPPA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的品牌所有权。摩根士丹利以购买3000万美元中国动向可转换债券方式,持有中国动向的20%股权。据披露,此价格相当于以40倍市盈率入股。同时双方签署对赌协议:如果2006年和2008年,中国动向的净利润达不到2240万美元及4970万美元的目标,中国动向主要股东将以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股份给摩根士丹利,最高比例不得超过IPO前总股本的20%;如果中国动向2008年净利润超过559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将向中国动向管理层无偿转让1%股权作为奖励。

2007年10月10日,中国动向(03818.HK)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较原计划提前约一年。当日,中国动向股价报收5.43港元,较招股价3.98港元大涨36.43%,据此计算,总市值达到298.7亿港元。

上一篇:革命出一个“宝蓝模式” 下一篇:以色列的投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