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农村人口搬迁外流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18 08:26:35

张家口市农村人口搬迁外流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简介:张小帅,(1988.3-),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08级水利水电工程二班

邵洪泽,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08级水利水电工程二班

张亚东,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08级水利水电工程二班

摘要:由于近年来,张家口市农村人口搬迁外流情况严重,农村常住人口迅速减少,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外迁原因和现状和趋势以及农民生活现状,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事实依据,本文对河北省崇礼县高家营镇大沟村近十二年来农民外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民外迁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民;外迁;原因

张家口市所辖范围内的农村很大一部分处在山区,农民以耕种务农为生,基于自然条件等原因,生活水平较低。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已不能够再依靠务农维持生计,所以导致了农村人口迅速大量的搬迁外流,农村居住人口迅速减少,外流人口外迁至城市郊区及乡镇或其周边交通便利的地区。这一现状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且具有当前农村人口流动情况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张家口市崇礼县高家营镇大沟村人口外迁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兹将调查研究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农村人口外迁情况的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农村人口迅速外流,外流人口全部搬迁至城市郊区及乡镇或其周边交通便利的地区,经调查,大沟村外迁村民30%迁至高家营镇,40%搬迁至镇毗邻的乌拉哈达村,另外30%迁至市郊区,如:孤石村、口外东窑子村、东湾子村等等。农民外迁家庭在这些地区租赁房屋居住,房屋面积均在30平方米以下,居住环境拥挤。农村常住人口迅速减少,滞留人口基本为65岁以上老人。调查数据详见如下表1及图1:

表1 2000~2011年大沟村人口外迁情况调查表

2001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户籍总人口340325292277270265264267272265263266

外迁人口50657095102107126156208212215223

居住人口29026022218216815813811164534843

图1:

从表格数据及折线图变化趋势明显看出,近年来农村人口外迁情况严重,尤其从2005年以后。到2011年初,农村居住人口仅占全村户籍总人口的16%,经调查统计,居住人口的72%为65岁以上的老人,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人数为0。大沟村12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见下图2:

图2:

(注:少年儿童组:0~14岁,成年组:15~64岁,老年组:65岁及以上。)

经过实地考察,由于近年来农村居住人口的锐减,村庄开始逐渐衰败,就连村庄的街道也荒草丛生,外迁户的房屋因长时间无人居住,已经开始坍塌,院子里长满杂草。而且街上鲜见村民,整个村落一片荒凉景象。不难预见,不久的几年后,整个村子将不会再有人居住。据实地走访,自然环境类似的农村现状基本相同。

农村人口外迁的原因

近年来,造成农村人口迅速外迁的因素有很多,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旧的生存模式已经不能维持家庭生计,必须放弃务农,外迁到靠近劳动力市场的地区打工来维持生活。具体详细地分析,农民外迁有以下原因:

一、农村的自然条件因素。类似于大沟村的山区农村,耕地多为坡地且耕地面积很少,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后,农民可耕种的面积减少,而且传统养殖(主要有山羊、绵羊、骡马等)受到限制,虽然农民每年能得到政府的“退耕还林”补贴,但是依然不能解决生计。可耕种面积少,坡地旱田又无法实现人工灌溉,而且耕地分布零散,基本没有五亩以上的单块耕地,农民每年土地收入很少。若年内旱灾,农民收入更是微乎其微。加之,农村交通不便,距离乡镇公路约35公里,虽然现在村村通公路,实际是一条未经规划的水泥路,使用寿命很短,而且不能根本上解决农民生存问题。因自然条件差,农民基本没有可以发展的副业。受自然条件所限,导致农民外迁。

二、社会因素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山区农村的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资料显示,近年来农民消费意向支出比例有所增加,项目较多的有家用电器、教育、医疗保健、水电和住房、家具、衣着、娱乐交际等[1]。其中重要一方面是父母为了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够在更好的氛围里成长。因此,大量农村家庭外迁。

三、农民的生活负担日益沉重。农民处在社会的底层,从事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当前,农民的沉重负担主要来自:1.子女的教育经费。可以想象一个农民家庭供读一个高中生或大学生的拮据。分析表明,我国老百姓教育开支占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中最高国家的3倍多。供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农民14年的纯收入,对于相对贫困线下的农民则需要45年的积累[2]。2.子女成家在城市或城镇购房的压力。就当前房价水平,农民家庭基本无力承担。3.老人的赡养经费。主要包括老人的生活供养和老人的医疗经费。就近年来的物价水平衡量,不难想象普通农民的生活压力是多么沉重。那么,如果一个农民家庭依靠在农村务农维持生计显然是不可能的。

四、农民的大量外迁是符合当前城市化形势下劳动力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的。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乡镇建设步伐加快,劳动力市场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近几年农民工工资已经比较可观。在张家口市区附近的劳动力市场调查了解到,一个农民工每天平均收入在110元左右,尽管劳动体力繁重,但是农民对劳动报酬比较满意。因此,城市化引起的这种“供需关系”也是导致农民搬迁外流的重要因素。

针对农村人口外迁的意见建议

当前农村人口大量外迁是普遍城市化进程的体现,但是张家口地区某些山区农村具有其独特性。主要原因是那里自然条件差,农民生活水平低,与城镇贫富差距悬殊。农民自主搬迁后,租住简单房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因此,政府应该实行相关扶民政策,解决农民生计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经调查提出建议:政府应对个别贫困农村(自然条件差的山区农村)实行政府出资扶助搬迁政策,迁至城镇周边地区。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就是城乡统筹的过程。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只有在真正了解农民对城乡统筹的态度和需求后,才能正确实施[3]。具体实行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键是解决农民外迁后的住房安置问题,使其居有定所。当前农民自主外迁,租住房屋暂住,家庭居住环境差,设施简陋、空间狭窄,没有一个良好的安身之处。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民住房安置问题,这些农民当前主要在为子女奔波,根本没有能力顾及自己城乡定居。

2.搬迁尊重农民意愿。主要针对农村部分老人,可能不愿搬离生活几十年的故土,政府应做好资补安抚工作。

3.政府要做好全面详细的统筹规划。协调各级政府态度意见,处理好搬迁的选址问题。杜绝搬迁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例如贪污受贿、农民的利益争端等,主要遵循公平、公正,保证农民利益的原则。做好搬迁的后续工作,尤其避免迁入农民的边缘化问题。(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01)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程容宁.农民需求新动向带给我们的新思考[J].江西农业经济,2000,(06):11-12.

[2] [J].政工研究动态,2006,(07).23.

[3] 毕有惠.城乡统筹过程中农民搬迁问题的分析和建议[J].建设科技,2006,(09):30-31.

上一篇:平“起”平“坐” 下一篇:浅议文体活动在深化工会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