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服人 第3期

时间:2022-04-18 08:08:59

上初三那年,我和同桌王松发生了一次争论,争论的问题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多少。

我说是每秒30千米,因为我初二时曾看过一本科普读物,里面明明白白地写过。而王松则坚持说是每秒2000千米,坚持的理由是他看过一档印象深刻的电视科教节目,讲的就是太阳系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他说20、40甚至50我也就忍了,但2000这个数字实在差得太多,而且王松挑起争论时还有两个女生在场,这面子不能丢,于是,我决定捍卫科学和男人的尊严。

我试图说服他,相信我对那本科普读物是如何记忆犹新,他则不断重复自己对那档节目如何印象深刻。但是我找不到看过的那本书,而那档节目也不可能重演,我们谁也拿不出更有力的证据。争论到后来,简直就成了抬杠,于是,问题之争背后隐藏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最后的结果将决定我们的记忆能力在两个女生心目中的印象,所以,谁也不肯服输,狠狠斗了三天嘴。

第四天,我开始拉外援,物理老师当然是首选。我把问题提出来后,老师答得很干脆:“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书上不是有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吗?自己大致算一算。”一句话提醒梦中人,我拿着书和计算器找到王松,开始和他一起摆弄小学数学。知道了地球的公转半径,就能算出地球绕太阳一年走过的圆周长度,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结果出来了:每秒29.8千米。王松不说话了,不过,我也给了他台阶下,算的时候只有我们两个人,而且以后谁也不再提起这事,在别人看来是不了了之。倒不是我那时已经懂得了大度与宽容,而是从此次争论中悟得了一个道理,这种悟道的喜悦已经远远超越了赢得比赛本身。

很多时候,单纯的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聪叫的人应该尽快找到分歧所在以及双方都认可的实证资料,从这些资料出发,进行科学的推论,也许会得出一个双方都不太满意的结果,但这却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

这大概就是“以理服人”的妙处吧。

专家点评

在人际交往中,为求知而争论问题是青少年学友之间的常事。在争论中,这位聪明的“我”不固执己见,采取以理服人的“妙招”,既捍卫了“男人的尊严”,又不失友情。非常好!

“我”以理服人的行为是基于其具备探索未知的科学素养。做“聪明人”,请教老师,搜集“实证资料”,并进行科学的逻辑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少年朋友应重视培养自己科学探索的心理素养。(李百珍)

上一篇:父母离婚谁之过? 下一篇:中国式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