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灵活驾驭动态课堂

时间:2022-04-18 06:38:52

如何灵活驾驭动态课堂

摘 要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的,蕴涵着无穷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学科的特点,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从如何处理教材和教学过程方面,对学科的生成性课堂作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驾驭 信任 动态课堂 情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在动态的课堂上,常会出现令人感到意外而又惊喜的回答。我们应该灵活驾驭课堂,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教学中,需要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火花。在这样的自主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我们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教师要成为课堂生成的“助产士”,点拨课堂智慧的生成

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接生”。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活的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生生互动的创造。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错误等。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引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时,教师则应抓住时机组织学生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师在课堂上激励学生对学生解答做精妙、简要的点拨、归纳概括,促使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可用性资源的生成。但此时教师对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要严格把关,否则当心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

二、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促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这一点在对素材的处理上显得尤其重要。素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素材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进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课程观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地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素材、超越素材……

通过教师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三、教师要做“麦田守望者”,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景观,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课堂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由于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困惑,继而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和迷失。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

四、教师要做课堂智慧的创造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自主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教师必须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把即时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漠视学生的课堂反应则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动态生成的自主课堂,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智慧。

五、教师要做精辟的总结,详实的后记

一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好的开头以及内容的充实,同时也取决于精辟的总结。每节课的小结是一节课所有知识的总结,是这节课知识的结晶。好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们抓住本节课的主体。总结的同时,还会给下次课留下一个让人主动去考虑的问题。可以说,总结是一次课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节课的开始。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每一节课的总结,用最精辟的语言归纳最重要的知识。每次教学完毕之后,教师都应该有详实的教学后记。教师所从事的不仅仅是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机械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学内容都是固定的、死性德。但是教学对象是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班的教学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好的教学后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上课时的突发事情,让教师体会到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式去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总之,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相信在他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只要我们多一些褒扬,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只要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我们学校的课堂改革一定会生成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

上一篇:浅析基于封锁的事务并发控制 下一篇:让选修课散发独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