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翻译中技巧的运用

时间:2022-04-18 05:18:57

浅析英汉翻译中技巧的运用

摘 要:英汉翻译的技巧包括词量的增减、词类的转换、反面着笔、语态的转换等。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翻译时妥善解决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因此,译文质量的高低与译者是否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英汉翻译;翻译技巧;灵活应用

一、引言

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适当的运用翻译技巧可以使译到内容忠实、文字通顺、行文简洁、明确易懂,否则,译文就可能生硬、别扭、累赘、拖沓或导致错误。如何运用翻译技巧呢?下面我们进行详细分析。

二、翻译技巧的运用

(一)词量的增减

在翻译实践中,词量的增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果英译汉时需要增词,反过来汉译英时就往往需要减词。词量的增减,指的是根据原文上下文的意思、逻辑关系以及译文语言的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时有时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内容已包含的词,或者减去原文虽有但译文语言表达用不着的词。必须指出的是,词量的增减必须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添枝加叶,任意发挥;二是避难就易,肆意裁割。

增词, 从理论上说可以增加任何词。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可增加动词、形容词、名词或别的词类,但在什么时候增加什么样的词才能恰到好处,而不超出一定的界限,则需要悉心体会。下面试分析几个译例:

1)A l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

译文一:一本书,紧紧合上,只是一叠纸。

译文二: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纸。

译文三: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废纸。

译文四:闲置之书只是一叠废纸。

上面同一个句子的四个译文,可以体现翻译的不同层次。译文一,与原文似乎丝丝入扣,但却显得支离破碎、关系不清、语意不足;译文二,增加了“如果……不读 ”,意思明白无误,只是觉得“言犹未尽”;译文三,又增加了一个“废”字,这可是点睛之举。能否译出这个“废”字是翻译这个句子的关键也是判断这个译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不读的书,不仅是一叠纸而且是叠废纸。因为如果是叠白纸,还可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只有废纸才是无价值的东西。一个“废”字,说话者的语义才可以才得以充分表达。译文三的不足之处就是行文拖沓累赘;而译文四则简明扼要 ,笔酣墨浓了。

2)Success is often just an idea away.

译文一:成功往往只是一个念头的距离。

译文二:成功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译文三:成功与否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译文一让人看后莫名其妙;译文二改变说法,但仍让人似懂非懂,而译文三只是简简单单增加了一个“与否”,但却使人豁然开朗!原句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

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翻译时如果一字不漏的照搬,往往会显得累赘、拖沓、冗杂、或不合行为习惯,甚至产生歧义。采取减词译法可以是译文言简意赅。设计外文的翻译常有以下几种减词情况:

外贸信件的翻译,例如:

1)Please let us know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your market.

请告贵方市场详情。

2)We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form you that we are now in a position to make prompt shipment of the merchandise.

兹奉告,该商品可即期装运。

(译文比原文大为简明,除减去了“take this opportunity”这一陈腐的表达外,还省略了三个代词,并用一个“可”字代替了原文中“in a position”这样繁复的表达方式)

(二)词类的转换

词类转换是翻译时最为常用的一种变通手段,是突破原文词/句格局,化阻滞通行文的重要方法。许多生硬/别扭/拖沓的欧化中文(英译汉)或中式英文(汉译英)往往都是没有进行词类转换的结果。

从理论上来说,翻译时此类的转换是没有限制的。一个名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或在不同的笔者下即可能翻译成动词,也可能翻译成副词,或可能翻译成别的词类,其他此类的转换也无不如此。当然此类转换有一定的原则,既不违背原文意思,有助于译文的通顺流畅。下面是去一些翻译例子。学习者可以从中领悟此类转换的基本原理 。

1)We have decided to place a trial order for the following on the terms stated in your letter.

根据来函条款,我公司决定试订下列货物。

2)We are exporters of the above goods, having a background of some 30 years.

我们出口上述商品,已经经营了30来年。

3)We hereby register a claim with you for the shortage of 1 000 kg in the shipme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ex S .S . “Olympia” .

由“奥林匹亚 ” 轮装来的化肥短重1000公斤 ,我们特此向你们索赔。

(三)反面着笔

人们在表达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时,往往可以从正面叙述,也可以从反面叙述。英语如此,汉语也是如此。 比如说某事做起来 “很困难(quite difficult)”,也可改说“很不容易(far from easy) ;说做某事“竭尽全力(do one’s utmost)”,也可改说“不遗余力(spare no effort)”:说某个学生成绩 “还好(good)”,也可以改说“不错(not bad)”,等等。当然,两种说法语气强弱常常不尽相同。翻译时,这种反译正说或正译反说,我们称之为 “反面着笔”。也有人称这种译法为“同义反译”或 “正反,反正译法”。

上一篇:基于CC2530的井下电流监测系统设计 下一篇:歌唱艺术中情感的处理及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