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及政策措施

时间:2022-04-18 02:47:59

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及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9-000-01

摘 要 自2010年9月份以来,我国物价涨幅明显提高,2011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达5.4%。本文结合通货膨胀理论分析目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并提出解决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 经济增长

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当前通货膨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内生因素,又有外生因素;既存在输入型通胀,又存在成本推动型通胀。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国内需求旺盛,必然要促使价格上升,形成通胀压力,这是基本经济规律。我国经济增长与物价总水平之间存在很强的对应关系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当经济增速为7.8%左右时,物价总水平约为0;当经济增速为9%时,物价总水平约为3%;当经济增速加快约0.4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则会上升1个百分点。我国经济近五年来8.8%左右的年均增长率无疑积累了巨大的通胀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的内生因素。

2.货币超发

2003年我国的马歇尔K值(M2与名义GDP之比)为1.6;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率为25%,超过此前年均增长率近七个百分点。2010年1月,M1增长率达38.96%的历史高位,11月,M1和M2增长率处在22.1%、19.5%的较高水平。过多的货币供应形成了经济中潜在的通胀压力。过于充裕的流动性一方面来自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占款不断上升,逐渐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在2001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为43%左右,2006年初这一比例超过100%,此后这一比例继续上升,最高时达到129%,目前维持在120%左右。中央银行买卖外汇所放出或回笼的等值货币,经货币乘数的放大,大幅扩大了货币供给和信贷。另一方面来自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利率的上升。投机资本的不断流入,使得外汇供给上升,

3.输入型通胀

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中国进口价格继续攀升,从而推高中国的通货膨胀。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将推动针对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的投机行为;另一方面,作为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最重要的交易货币,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美元疲软也会进一步推高价格。而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将通过进口原材料、能源与中间产品的渠道,相继推高中国的PPI 与CPI,而进口价格可能取代食品价格,成为推高中国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动力。全球实体经济逐步恢复将使需求回暖。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为52.5%,铁矿石对外依存度69%,80%的大豆需要进口,需求的回暖会加大国际商品价格上升的压力。

4.成本型通胀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大了产品价格的压力。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大,年轻劳动力增速的放缓,劳动力资源逐渐稀缺。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减慢,也使劳动力的供应面临挑战。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这导致资源价格的上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通货膨胀的解决政策

1.首先,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缓解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

国内相关研究大多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经济当中既存在 “托宾效应”,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又存在“反托宾效应”,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当通货膨胀率超出或低于一定程度以后,都将对增长的提高带来妨碍,即中国经济存在一个最佳的通货膨胀水平,既有益于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又防止恶性通货膨胀发生。

今年两会期间,我国主动将2011年GDP增速调整为8%,并将整个“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调整到7%,就是考虑到了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的相关性,在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同时减轻通胀压力,力争将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实现宏观经济“软着陆”创造条件。

2. 供给扩张、需求紧缩政策组合

首先,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有限。2010年我国连续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商业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处于19%的历史高位,商业银行的资金沉淀在央行不能贷出,既提高了央行资金成本压力,又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不但有损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而且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空间有限。2011年2月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至3%,进一步拉大了中美的利差,不仅吸引热钱流入,加剧通胀压力,而且损害中小企业的发展,限制产品的供给能力。

由上面分析,本人认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不足以应对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因此,本人认为我国应该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实施紧缩性需求管理。

首先应该采取更为严厉的资本管制以限制热钱的流入,限制热钱流入房地产、食品领域以推高价格,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其次,稳步推进人民币升值。我国目前对外部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因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最后,通过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的税收,提高企业实际得到的利润率,消了成本上升给企业增加的负担,有助于刺激供给,平稳物价。

参考文献:

[1]卢庆杰.我国控制通胀任重道远.财政金融文摘.2011(02).

[2]李彬,刘凤良.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和货币政策效果的行为宏观解释.管理世界.2007(03).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奚君羊.国际金融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杨碧云,易行健.通货膨胀动态与我国货币政策走向走向.南方金融.2009(10).

[6]张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2011(05).

上一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下一篇:武汉市低保家庭青年就业制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