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悟、练打造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

时间:2022-04-17 11:57:59

读、悟、练打造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

【摘要】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自己在教学中实施“读、悟、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读 悟 练 指 引 诱 辅

阅读是一种内潜性的观念活动,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不但要读,而且要扩大阅读的范围,注重阅读的方法,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读、悟、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以积累与理解为主

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阅读需要理解,理解是阅读的基础,通过理解性阅读使学生汲取读物中的知识营养,“积学以储宝”。小学生的阅读主要以积累与理解为主。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也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必须在一定阶段的积累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一篇文章,要读通、读顺、读懂、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理解布局谋篇的妙处,这是阅读的第一步。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应该积极倡导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儿童在学习语文时口、耳、手、脑并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阅读教学离不感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

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如果说理解性阅读是给生命提供养料的话,那么阅读的感悟则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不是死板的,而是灵活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使教材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读中感悟”是师生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过程,这其中既包含学生读中感悟的主体活动,也包含教师读中指、引、诱、辅,领其悟的主导活动。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一点也不贫乏。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课的结尾,教师的教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升华感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升华悟的过程中学到方法,找出规律。老师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三、阅读教学离不练习,必须依靠大量的系统的阅读技能的训练

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靠大量的系统的阅读技能的训练。但非常遗憾的是,以往的阅读教学的练习不仅没有帮助孩子进一步体会、领略课文的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反而损害了文章内在的灵动和学生在阅读时的个人体验。一篇完整的美文,在老师的讲解下,演变成许多问题、一些生词、语句、段落篇章。孩子们每人手上都有一本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在这本练习册里,一篇课文就是从词语到句子、分段训练的习题。孩子们学完一课、一个单元都要做一些这样的题来检验学习效果。究竟应当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组织,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语文教学的练习应该是和谐共生,相互交融,让阅读的过程成为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练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新课程中阅读课的练习,是构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练习。练习设计应考虑认知结构形成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作者单位:武安市兰村小学)

上一篇:新课标阅读教学“教什么” 下一篇: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