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企业在参与耕地流转中做强做大

时间:2022-04-17 11:11:59

粮油企业在参与耕地流转中做强做大

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不可逆转性,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农村劳动力紧缺、农民种植农作物选择性日益增强、农产品与大市场的对接不及时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来。

像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挑战和机遇一样,当今中国农村的新变化,无疑给粮油加工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粮油加工企业要积极参与耕地流转,实现产购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粮油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做强做大粮油加工企业。

保证生产原料需要参与耕地流转

在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意义上的粮油加工企业,都是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少则日处理原料能力300―500吨,大则1000吨、甚至上万吨。巨大的原料需求,必须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

在计划经济时期,粮油加工企业所需要的生产原料,主要是靠国家调拨,委托加工。加工企业有充分的原料保证,“衣食无忧”。在改革开放,实行“双轨制”时期,大多数的粮油原料是国有粮食部门收购,优先供应给加工企业生产,加工企业此时也没有多大忧虑。可是,在粮油购销日益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粮油加工企业获取足够的生产原料就不能随心所愿了。

分散的、一家一户式的生产方式,对于需要大批量商品粮油的加工企业来说,很难满足其对生产原料的需要。在农民具有高度种植农作物自由权的情况下,这种“产需”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要让农民放心生产,粮油加工企业获得所需要的生产原料,参与耕地流转是最为现实的选择。粮油加工企业通过订单生产、流转耕地生产等多种方式,不仅使农民生产粮油吃了“定心丸”,而且企业也获得了所需要的生产原料。

保证生产原料适销对路需要参与耕地流转

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按需生产”,产品要适销对路。

就像再好的裁缝没有好的料子生产不出好的服装一样,再好的粮油加工企业如果没有优质的粮油就不可能加工出优质的粮油产品一样,优质的粮油首先是靠种植出来的。如果不从源头抓起,粮油加工企业就不可能加工出优质的粮油产品。

农民对于市场信息具有滞后性。虽然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不少农民都有所涉及,但是,他们对市场信息的收集缺乏系统性,分析缺乏全局性,判断缺乏准确性。经验型基本上是他们判断市场走势的经典类型,经验型最大的弱点就是信息的滞后性。往往看到上年种什么值钱,就下年种植什么,结果总是“赶背级”,种什么什么不值钱。

引导农民按市场需要种植粮油作物,成为了现在和未来粮油加工企业的首要任务。粮油加工企业连接着城乡、生产和消费。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与消费者密切交往的天然优势,决定了粮油加工企业对市场的需求了如指掌。只要粮油加工企业参与耕地流转,就可以及时地将市场需求信息告诉农民,让他们按需生产。

保证双方共赢需要参与耕地流转

作为生产者,农民生产的粮油产品需要有稳定的销路。近年来出现农产品“卖难买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农产品与大市场对接的不对称性。

耕地承包到农户后,农民有了种植农作物充分的选择权。但是,这种选择权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种植农作物太过自由了。同样是种植小麦、稻谷,或者油菜等粮油作物,一季一户少则种植两三个品种,多则种植五六个品种。品种的多乱杂,导致好差难分,品质不一。用这样的粮油原料,无论如何也加工不出优质的产品。

粮油是季节性生产,但是加工企业却要常年生产。如果没有稳定、足够数量的粮油原料,粮油加工企业将面临吃不饱,甚至停产的境地。

无论是从农民生产的粮油产品寻求出路,还是粮油加工企业对生产原料的稳定需求,粮油加工企业参与耕地流转都是十分必要的,是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

从目前现行和将来发展趋势,粮油加工企业参与耕地流转,可采取以下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这种模式是“订单农业”的初级模式,就是粮油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协议,农户按照“统一种子、统一种植模式、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的方式,在收购价格上一般高于市场价20%左右保证收购订单生产的粮油产品。好处是农民只管生产,不愁销售,而且销售价格大大高于市场价格。不足之处,是在“法不责众”的状态下,现实主义的农民很难履行协议。市场价格高时,卖给出价高的经营者;市场价格低时,方可履行协议,卖给订单的粮油加工企业。

公司+合作社+农户。能够将分散的农户协调起来,并服务于农户,目前看来合作社是最佳选择。在单一合作社基础上,现在发展比较成熟的合作社,如对农民生产粮油提供从耕种到收获全过程的合作社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粮油加工企业如果与他们签订订单粮油生产协议,就可以避免一家一户生产粮油难于管理的弊端,保证订单的落实。

租赁耕地。农村劳动力紧张是越来越实现的问题,如果粮油加工企业能够直接租赁农民的耕地雇请专业人员种植粮油,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方式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如一年或者若干年将农户的耕地买断经营权,每年支付一定的租赁费,由粮油加工企业雇请专业人员耕种。好处是农民获得稳定的耕地出租收入来源,粮油加工企业按照需要组织粮油生产。不足之处,是粮油加工企业要承担生产的风险。

保底租赁+利润分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呈逐步上涨的趋势。市场意识越来越强的农民对于赖以生存的耕地特别看重,希冀获得越来越好的收益。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一次性、固定性的收益,而要获得动态的、逐步增加的收益。在这种心理之下,一次性的租赁费用似乎过时,代之可行的就是“保底租赁+利润分成”的模式。这种耕地流转的方式的好处,是农民收益的稳定,并且有可能的利润分成。不足之处,是粮油加工企业有天有不测风云的风险。

粮油加工企业参与耕地流转体现了新形势下分工合作的大趋势,但是再运行过程中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下的基本原则。

依法自愿。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市区耕地的农民将一无所有。国家之所以规定农民耕地承包权长久不变,就是为了农民、农村和社会的稳定。粮油加工企业在流转农民耕地的时候,切忌一厢情愿。要与农民反复协商,在意见一致的基础上,方可签订协议。

平等互利。互惠互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与憨厚、朴实的农民打交道,尤其要注意对等的原则。不要因为农民的信息不畅,或者认识不到位,就有意欺诈。农民是粮油加工企业的“衣食父母”,得罪农民最终会毁掉自己的企业。因此,在参与农民耕地流转之中,粮油加工企业要与农民平起平坐,童叟无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真诚共事。

科技增效。对于粮油生产,粮油加工企业虽然并不陌生,但毕竟有些分工不同。保证流转的耕地达到理想的产量和优质的产品,就要广泛网络人才,加大投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良种、良法提高粮油单产和优质率。同时,要在粮油深加工上做文章。通过粮油深加工提高粮油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粮油的收购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合法避险。目前我国的粮油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收”,粮油生产的自然灾害风险不可避免。粮油加工企业进行耕地流转的数量相当大,一旦遇到不可预测的灾害性天气,将导致粮油生产严重受灾,损失惨重。为了规避风险,减轻损失,粮油加工企业要积极参加粮油生产保险。

上一篇:粮食质量安全 下一篇: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