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冷藏及保留针芯送管防夏季打折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4-17 09:36:19

小儿静脉留置针冷藏及保留针芯送管防夏季打折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冷藏及保留针芯送管防夏季打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静脉输液治疗的婴幼儿162例,共行静脉留置针穿刺360例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次采用传统法置管,观察组180例次采用冷藏后的留置针及保留针芯送管法置管,并对其置管成功率及送管失败率进行分析。结果:留置针冷藏及保留针芯送管法置管的成功率高于传统置管法,送管失败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留置针; 冷藏; 保留针芯送管; 夏季打折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098-02

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能减少液体外渗,一次留置可以反复使用,其取代传统头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既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解除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尤其可以确保在抢救患儿时及时输液和用药。在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1-2]。但是静脉留置针的外套管在夏季常温保存下容易发生软化,在穿刺时常发生打折、卷曲、送管困难等现象增多,造成穿刺失败[3]。2013年7-9月笔者将留置针冷藏并采用保留针芯送管法置管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婴幼儿162例,共置留置针360例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180例次,男94例次,女86例次,年龄2个月~3岁,平均年龄(1.5±0.4)岁;留置部位:手背89例次,足背39例次,头部52例次;其中腹泻病24例次,急性扁桃体炎30例次,支气管肺炎86例次,肾病综合征11例次,病毒性脑炎15例次,其他14例次;观察组180例次,男88例次,女92例次,年龄1.5个月~3岁,平均年龄(1.6±0.3)岁;留置部位:手背86例次,足背40例次,头部54例次;其中腹泻病22例次,急性扁桃体炎33例次,支气管肺炎89例次,肾病综合征11例次,病毒性脑炎13例次,其他12例次。两组患儿在病种、病情轻重、性别、年龄、留置部位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直型、24 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选择病区4名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资深护士置管。对照组:选用常温下保存的留置针,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常规消毒皮肤后,取留置针,取下针管保护套,旋转针芯以松动外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住留置针的针座,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进针,待外套管头端边缘进入皮下后再降低穿刺角度,见回血后再缓缓进针2~3 mm,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将针芯全部退出,然后将外套管缓缓送入血管内,最后拔出针芯,用专用透明透气性敷贴非张力性固定[4]。观察组:提前4 h将留置针放于乐扣保温盒后存放于冰箱冷藏室内(2 ℃~8 ℃)密闭保存,穿刺前取出,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常规消毒皮肤后,取留置针,取下针管保护套,不必旋转针芯松动外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住留置针的针座,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进针,待外套管头端边缘进入皮下后再降低穿刺角度,见回血后再缓缓进针2~3 mm,以确保外套管进入静脉内,然后左手不动,右手大拇指指腹顶住外套管分叉处不动,食指指腹顶住针芯的针翼向后用力,退出针芯约5 mm,使针芯完全退回软管内,然后食指转至针翼下方,拇指和食指持外套管的针梗,沿血管走向将外套管与针芯一并送入血管内,最后拔出针芯,用专用透明透气性敷贴非张力性固定[5]。

1.3 评价方法

观察比较两组穿刺时外套管扭曲、送管打折、穿破血管的情况以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了使观察结果具有可比性,我们统计的是病区内4名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资深护士置管的结果,但也要求病区内其他护士使用这两种方法置管,调查她们对这两种方法的支持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85.0%),穿刺时外套管扭曲、送管打折、穿破血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置管方法效果比较 例次(%)

组别 一次置管成功 穿刺时外套管扭曲 送管打折 送管穿破血管

观察组(n=180) 169(93.9) 2(1.1) 1(0.6) 2(1.1)

对照组(n=180) 153(85.0) 13(7.2) 12(6.7) 9(5.0)

字2值 7.53 8.42 9.66 4.59

P值

3 讨论

留置针的外套管采用Vialon导管,在血管内由于体内温度可软化,变得柔软,减少导管对血管的刺激[6]。但在夏季常温下保存的静脉留置针,外套管随着气温的升高也变得柔软,在穿刺时遇到阻力容易扭曲、打折,从而大大降低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观察组留置针使用前先冰箱冷藏,通过物理作用使外套管遇冷后硬度增加,进针遇到阻力不容易扭曲,同时致冷后与针芯的结合力提高,穿刺时可减小患儿皮肤对留置针外套管的剥离力,可使进针速度加快,针刺皮肤的时间缩短,疼痛减轻[7-8]。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穿刺时外套管发生扭曲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婴幼儿血管较细、表浅、分支多且多弯曲不直,护理人员穿刺时谨慎小心,手法就会过于轻柔,导致进针速度慢,角度小,使留置针在皮层穿透距离过长,由于皮肤层结构紧密,外套管遇到的阻力就会加大,更容易引起扭曲、回缩,使置管失败[9]。表1观察组中2例穿刺时外套管扭曲均是由于穿刺速度慢、角度小造成的。另外,传统置管法为了避免针芯与外套管粘连导致送管困难,要求穿刺前松动针芯,但如果穿刺时进针速度太慢或角度太小的时候,松动后的外套管失去与针芯的紧密粘合在穿刺入皮时就会增高扭曲的几率,观察组穿刺前不必松动外套管,针芯与外套管紧密结合,在穿刺入皮时很少发生扭曲现象,穿刺成功后也不会给后退针芯造成阻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置管成功率[10]。传统置管法送管时先将针芯全部退出,然后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最后拔出针芯,由于外套管失去针芯的支撑,在遇到静脉弯曲、管腔较窄、充盈差的时候送管,阻力会增大,其前端触及血管壁时易发生折管,遇到阻力如果认为外套管柔软穿透力差而强行送管还会穿破血管。观察组保留针芯送管方法外套管有针芯支撑能顺利送入血管,不会发生打折现象,因而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1]。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夏季留置针冷藏及保留针芯送管法置管能够减少穿刺时外套管扭曲、送管打折、穿破血管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应注意留置针在放入冰箱冷藏室前要先置于经消毒过的包装盒内密闭保存,避免受潮污染,笔者用的是乐扣保温盒。并要加强冰箱的管理,随时保持冰箱的清洁,定期消毒。穿刺时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信,进针时针尖穿透皮肤宜快,不能犹豫,穿透皮肤后再缓慢进入血管,这样不但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减少进皮的阻力,不易引起外套管的扭曲、回缩。保留针芯置管法在退出针芯时,为避免退针时将外套管一并带出,大拇指指腹一定要牢牢固定住外套管分叉处,同时送针速度要慢,遇到血管弯曲有阻力时不要强行送管,要调整送管方向慢慢送管,或者绷紧皮肤的左手重新调整方向,将血管拉直后再送管,才会提高穿刺成功率。为了保证留置针的有效留置,还要加强日常维护,对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强化护士健康教育及日常维护的意识,不要因为工作的忙碌而使健康教育和日常维护不到位,而发生脱管、堵管、渗液、压疮等并发症,使留置失败,必然导致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既造成患儿的痛苦,又易使浅表静脉受到破坏,使以后的静脉穿刺更加困难,反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嘱家属留置针留置在头部时,哺乳、睡觉避免针侧,留置针在下肢时,抱孩子时一手穿过双垮把脚分开,睡时双腿间置小衣服、小软垫分开两脚,避免踢到留置针。护士每日接液体时除了观察是否通畅外,还要打开绷带察看穿刺部位是否有渗漏、红肿、出血、感染,有无脱管、折叠;观察固定的胶带、3M贴膜有无浮起、卷边、松脱,针梗及肝素帽处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同时更换肝素帽的固定位置。

参考文献

[1]韩水霞.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9):817-818.

[2]刘洁,李冈栉.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73-75.

[3]卢延军,王云玲.静脉留置针的低温保存[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62.

[4]李志艳,孙丽娜.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1(3):281-282.

[5]张淑丽,章鑫,王青.保留针芯单手送管法在婴幼儿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1):53-54.

[6]杨良枫,向红.留置针冷藏提高患儿穿刺成功率[J].护理学杂志,2011,26(7):68.

[7]余艳芳,杨敏丽.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夏季使用折管的预防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525-527.

[8]刘妹华,杨彦芹,于英伟.快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45-46.

[9]谭文娟.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巧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108-109.

[10]柳萍,胡智霞.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341.

[11]张世玲,李桂芹.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4-75.

(收稿日期:2014-06-18) (编辑:金燕)

上一篇: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探讨 下一篇:尿毒症患者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疗效观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