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职业获得过程关系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4-17 05:06:14

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职业获得过程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 要] 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认可。但具体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笔者试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究大学生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获得过程的作用。本文是这一实证研究的一次预研究,根据河南某高校912名毕业生的调查,旨在了解大学毕业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和需求,尤其是对生涯规划和职业获得过程之间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 大学生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获得过程影响 毕业生调查

一、引言

大学生求职是实现社会需求与个人能力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的过程。作为一种社会性行动,求职是在学校和社会的互动中进行的。而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开发最活跃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中正好起到桥梁的作用,以人力资源开发的作为媒介,将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背景贯穿起来,适时的解决了学校和社会的转换问题。本研究从职业获得的视角出发,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这两大主要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中,将生涯规划单独分离出来进行研究。

根据生涯理论,大学阶段的生涯规划主要针对和职业相关的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又具有既要关注看清现实社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关注人才需求的动向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的特点。每个人因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和历程不同,所考虑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对外部环境的评估、个人目标的抉择以及落实目标的措施安排等因素都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步骤。研究者罗双平曾用精辟的公式总结出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要素,即: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

二、施测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自编的问卷《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获得状况调查》,调查对象是郑州市某大专院校2009年912名应届毕业生,于2009年6月通过网上作答并收集,有效问卷为895份。

三、结果分析

1.大学生生涯规划状况及分析。结合问卷中题目,从生涯规划总体认知态度,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设定以及对求职过程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该部分问卷中的题目多是以5级量表的形式呈现,因此处理数据的时候按照强度依次赋值5、4、3、2、1,并进行进行加权处理。

2.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需求。(1)期望的生涯规划形式。毕业生最亲睐的方式是“校内外合办的工作坊”(50.7%)以及“各种实习和社会实践”(19.2%),这两项的总和占69.9%,“用人单位的宣讲会”是紧随其后的,占12.8%。从卡方检验结果来看,总体上来讲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在该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本次调查中认可度较低的是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开设课程和讲座,报告这三种形式,在1.9%~6.2%之间。(2)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本次生涯规划在该调查人群中已经得到认可,受到重视。选择“大学刚入学”(36.8%)和“全过程”(19.2%)的比例之和已过半,达到了56%,但同时选择“毕业前夕”这个时间的比例为38.9%,就是说还有近4成的同学仍把生涯规划当作求职前的“polish工程”,而且仍有5.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从卡方检验结果来看,总体上来讲性别和城乡学生在该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3)生涯服务内容需求。毕业生对生涯规划内容需求,依次为:“求职信息”(38.7%),“培训求职技巧”(31.6%)和“整体生涯规划”(24.6%),而在“就业证策”的关注最少,仅为5.0%。从卡方检验结果来看,总体上来讲性别和城乡学生在该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简析

从本次调查结果的整体来看,大学生对在生涯规划总体认识和自我认知方面,较为重视,但还有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的空间。大学生对于生涯规划形式和内容的需求,对高校生涯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面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再回到生涯规划和求职本身来审视。

1.调查验证了生涯发展理论中关于阶段划分,大学生对于自我和职业的关注热情正反映了大学生多处年龄段的特点,属于生涯探索阶段。

2.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在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设定目标以及进行抉择等步骤中,该调查反映的现状表明,大学生生涯规划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认识层面的重视已显现,但实际操作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职业探索和认识方面。而决策的自主性方面也能体现出我国大学生自主意识不够的特点。

大学生生涯规划涉及领域较广泛,且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将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贯穿整个大学,有意识的与实践结合,渐进性的学习与领悟。注意根据大学生个体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大一为模糊、多样的职业理想和预期,自身可塑性最大;大二大三具较明确的职业理想与实现路径。大四主要集中在具体职业目标和实现技能方面,自身可塑性最低,但未来职业的轮廓最明晰。

关注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时候,就要从大学生自身和外部影响两方面分析。从认识入手,关注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知,为整个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按照目标设定,决策和实施等步骤来严格操作。而外界对于大学生生涯规划作用的两个主要力量来源是用人单位和高校。而目前大学生对职业认知途径和效果成为高校开展生涯规划的瓶颈和障碍。所以如何引进用人单位,结合高校自身并借助他们的力量,达到“双剑合璧”的效果,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格拉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国外社会学,1999年,第2期

[2]边燕杰: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国外社会学,1998年,第2期

[3]林南、恩赛尔、沃恩,社会资源和关系的力量:职业地位获得中的结构性因素,国外社会学,1999年,第3期

上一篇: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探讨 下一篇:液态牛奶消费者购买行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