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有效性

时间:2022-04-17 01:49:21

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有效性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越来越多,有翻转课堂、小组合作习、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思维导图、成长导师制等,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教师的教学行为着手,从改变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备课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兴趣点,改变一些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总体素质。

关键词:优化;教学行为;课堂有效性

从教育部关于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中得知,新的课程标准将在体现素质教育,特别是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方面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把课堂让给学生,以学生学到多少为评价标准等。针对这些情况,结合中山市初中生物的学科实际:有中考的要求,实验开出率高,留给学科上课和复习时间紧,要想获得较好成绩,一定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优化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开心学习。

优化教学行为,提倡兴趣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常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物学科本身独具的切合生活实际、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地“要我学”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学”,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深入研究教材,优化理论知识的传授

新的生物教材编写,在每节的开始部分,都有一个“想一想,议一议”环节,这都是围绕章节的核心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课题的,在课文的表达上,文字变少了,图片变多了,很多知识结合图片,较通俗,还配有课后阅读加强知识联系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不过由于内容是面向全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精心组织、梳理教材内容,又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学生兴趣的最佳触发点,并因势利导,在教学新知识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认真备课,围绕知识点善于设疑,诱发兴趣

浓厚的兴趣会使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驱动力,为出色地完成任务提供可能。但兴趣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初中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外界新奇的东西都易激起他们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备课前,要找准本节课的兴趣点,创设一定情境来激发兴趣。如,在学习《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时,用现在网上流行的蛔虫减肥法,“蛔虫减肥法靠生吞蛔虫卵并让其在腹腔内自由繁衍,消耗多余的营养减肥。据说这是很多明星的不传之密”来引入新课,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并说明此方法虽然可以减肥,但对身体健康有害,是不可取的,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回到家里也有很多学生与家长、朋友进行讨论,充分地诱发兴趣。又如在学习环节动物时,我取出一条蚯蚓问同学们:这蚯蚓是雄性还是雌性的呢?同学们马上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学生很想知道,对于其后的看视频、讨论,学生都积极很多。又如,在学习茎的输导作用时,我取出两枝尽可能相同的,带有叶和花的枝条,其中一枝插在装有清水的瓶子中,另一枝插在装有红墨水的瓶子中。瓶子外面都用黑色袋子包住。上课前一天置于窗台前,上课时,放在红墨水中的和叶子颜色都发生了变化。我问学生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探究性学习状态,很多问题还能引起学生的课后思考。

2.巧用谜语、诗歌、谚语等,体验性地培养学生兴趣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劳动人民在生活实际中创作的谜语、诗歌、谚语、成语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大自然中的生物的。这些谜语、诗歌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让学生结合课后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以猜谜的形式来学习果实和种子各部分的形成。又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绪论时,我就让学生默写出陆游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紧接着介绍自己曾经六月份去过北京,看过香山枫叶林,但我所见的不是诗人所写的枫叶红于二月花的现象,问学生为什么,让学生来思考、探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大增。这方面的相关知识较多,教师要善于收集、分类和总结。

3.介绍亲身经验、趣闻、趣事,增强兴趣

生物知识与自然、社会息息相关,其中一些经验、趣事或故事、趣闻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不但可以增强兴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动物的先天和学习行为》一节时,我结合自己儿时养小猪的经历,说刚开始时,小猪看到我过来,都跑了,是不是老师长得难看,吓怕小猪。后来,多次喂养小猪后,每看到我,就兴冲冲走过来,是不是老师又长得好看了。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提高,参与性强,很容易就能区分动物的先天和学习行为了。

4.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等辅助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作为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做到每节课都有课件,对每个难点都要用微课或动画等辅助教学,使知识由抽象变形象。如,在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时,学生对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和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时分不清,我通过自己制作的两个微课,一个是电视剧《枭雄》中的片段:吓走禾花雀,没有禾花雀吃水稻,就能提高产量,从批判中认识到动物通过食物链维持了生态平衡。另一个微课就是通过录制家里养的宠物小狗,吃掉掉在地上的肉,比放在泥土中等它慢慢给细菌真菌分解要快得多,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这个环节,要求老师要多学习,用科技武装自己,要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利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尽量把一些难度性较大的内容利用电教仪器形象化,由难变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对七年级下册学习人体尤为重要。因学生对人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又不知原理,兴趣性较高,如“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采用科技创新手段,W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强调实验教学,结合实际开展一些有兴趣的课外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生物学科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不要因为课时紧张而不上实验课,用好实验课,往往也会事半功倍。因为实验课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特别是学生可以动手,通过实物验证相关知识,兴趣较高。例如,在学习《种子成分》一节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种子的各种成分构成,学生的兴趣性很高,掌握知识牢固,教学效果好。后来,学生在“我喜欢的一节课”期末考试作文中,有80%以上的学生写这节实验课,很多学生时隔很久还能把当时的情形一一复述。可见实验课的巨大作用,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兴趣,更是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因而,作为生物学科老师,一定要优化教学行为,重视实验教学。

有趣的生物课外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现在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在校时间多,向往外出学习,因此,结合所学知识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既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如开展动植物标本、叶脉书签的制作,校园绿化的调查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记录,指导学生写科技小论文进行评比,将实践提高到理论,学生的兴趣肯定有增无减。

三、优化教学环节,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老师都认为,复习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生物学科,要求死记硬背的东西较多,复习起来较难,有什么兴趣可言呢?其实只要注意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好胜心强,喜欢发散思维,因而在复习时,结合课本知识,采取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如,采用比较法、观察法、归纳法等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不仅可以激活记忆,而且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般在出复习题时,也要注意基础知识和灵活习题相结合的复习,多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学生思维空间大,兴趣性也较高。如,复习反射弧时,结合“红灯停,绿灯行”的操作来复习,让学生把知识点具体到动作上,他们就很容易记住,又如,复习脊髓的反射和传导功能时,可以通过手碰到火缩回来来复习。另外,在复习中改变学习方式,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效果也会好很多。

总之,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结合学科实际、学科地位,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W科资源,优化教学行为,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爱上学科,爱上你的课,教学成绩自然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美艳.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J].福建教学研究,2014(4).

[2]马晓丽.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9).

上一篇:创新视角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