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信息化与工业化指导方案

时间:2022-04-17 01:36:47

全县信息化与工业化指导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工作,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2010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潍政办字〔2010〕7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两化融合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实施两化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信息产业壮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促进全县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二)实施原则。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推进,根据产业类别和区域发展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融合工作;坚持点面结合、典型示范,通过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推广效应;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激发企业内在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以用兴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协调互动机制。

(三)发展目标。到2011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75%以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中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财务管理系统达到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互联网应用率达到90%以上,形成较为健全和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和支撑体系;企业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明显提高;两化融合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企业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网络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融合,实现生产制造全流程的信息化。重点推广应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分散控制系统(DCS)、数控技术等信息技术,促进生产过程数据的即时采集和传输,完成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分析、性能计算与控制,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网络化。

(二)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大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重点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层面推广应用制造、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支持、商务智能等信息系统,强化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以及人员、资金、物资、信息、客户资源的管理,支撑企业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产业链的合理化,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以信息化促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推进信息技术在建材、化工、纺织、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应用,重点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工业园区的能耗控制、环境监测和主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三、重点行业应用

(一)铝及不锈钢加工业。以华建铝业、伟盛铝材、伟业铝材、新裕东铝业、朝日不锈钢等骨干企业为重点,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升级换代,支持向装备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清洁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推广应用现代集成制造、数控技术等信息技术,促进生产过程数据的即时采集和传输,完成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分析、性能计算与控制。华建铝业公司要紧紧围绕节能环保高档铝型材项目,大力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财务管理系统,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二)冶金化工业。积极发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优势,研究开发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在线检测技术、新型分离和混合技术,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和优化,推进企业在流程控制、故障诊断、安全监控、工程设计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在质量、安全、节能、环保四个关键环节部署制造执行系统(MES)。雷奥新能源公司、蓝帆新材料公司要积极推广应用中控系统和生产数字化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信息技术应用。

(三)建材加工业。以山水水泥公司为样板,建立内部局域网,运用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计算机控制,大力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同时,注重结构调整,推进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清洁生产。要进一步推广应用水平分析检测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推进重要工艺环节的自动调节运行,充分发挥自动化的综合控制作用。

(四)机械电子业。以提升产品信息技术含量为目标,重点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向人机交互性更强和网络化制造方向发展。采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高端工业软件、新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推广绿色设计技术、产品数据库管理等现代技术,提高企业设计与制造的集成化水平。华特磁电公司要依托“磁电设备研发与生产基地”品牌,加大信息化投入,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三维设计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恩电子、金圣隆机械、象牛机械等企业要积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水平。

(五)造纸包装业。重点推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排放,改造传统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推广应用节能控制和污染治理的信息技术与设备。万豪集团要以玉龙造纸为核心,积极推广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进一步改造传统工艺,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企业规模膨胀。

(六)纺织服装业。重点提升纺织行业专用设备的数字化控制水平和嵌入式系统应用。棉纺织行业重点推广应用配棉管理信息化以及生产自动检测、管理系统;服装行业重点采用人体数码扫描技术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和装备,实现服装设计和制造的集成。一棉纺织公司要积极应用先进自动化生产线,推广应用微电脑控制系统,利用好财务管理系统和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减少劳动力强度和用工数量。

(七)食品加工业。重点提升食品行业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推进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提升食品生产的检测、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与清洁生产控制能力。秦池集团要在抓好粮食酒和酒精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流程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沼气发电、生物乙醇、生物有机肥等循环经济,进一步增强清洁生产控制能力。(八)商贸物流业。以中央商务区、中国豪德江北物流城和旺佳商贸城为重点,推广应用条形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采集跟踪技术,推动物流、商贸行业开展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推进以RFID应用为特征的“物联网”建设应用,实现物流信息互通、数据共用、资源共享。

其他行业也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推进行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两化融合“四大工程”

(一)电子信息产业壮大工程。发挥我县磁电、水泥电子、供水等产业的聚集优势,加快磁电、电子等主导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打造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产业集群。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出台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意见,编制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物联网产业增长。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升工程。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搭建企业资源计划(ERP)、移动办公、网上培训、信用担保、产业集群、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设好我县铝型材产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联合信息服务企业共同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活动,引导中小企业从办公自动化和会计财务应用入手,开展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

(三)“无线城市”工程。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部署,采用全省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依托省“无线城市”支撑体系,建设全县“无线城市”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县的移动信息化服务门户。在完善“无线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深化无线宽带网络在移动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城市应急管理、社区服务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

(四)两化融合基础环境工程。完善通信和广播电视传输等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促进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不断增强网络功能和综合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重点推进无线宽带网建设、普及数字广播电视业务、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信息传输服务业,带动通信设备、信息终端、射频识别(RFID)等相关产业发展。建设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提供良好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两化融合推进机构,统筹两化融合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和沟通,形成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共同推进我县两化融合工作。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两化融合重点领域的优惠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入机制。大力支持两化融合项目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专项、服务业、科技发展、节能减排等相关资金支持,扶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三)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快对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做好我县企业信息化“三库”(企业人才数据库、企业域名数据库、企业产品数据库)建设工作。加强与技术院校合作,面向市场,培养各类信息化专业人才。

(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网上服务、网上办公,大力推进卫生、教育、交通、文化等社会领域信息化,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无线城市和信息安全建设。加大对两化融合的宣传力度,为两化融合创造良好的推进氛围和支撑环境。

上一篇: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途径选择 下一篇:违法经营打击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