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幼教小学化

时间:2022-04-17 01:12:42

如何防止幼教小学化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发展,幼儿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幼儿的教育关乎学校人才基础的培养,本文主要就如何防止幼教小学化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幼教小学化的现象及原因,因此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正确衔接小学教育,最后开展幼儿教育家庭指导,具体分析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其社会压力等。最终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相关幼教现象提供一些参考内容。

【关键词】幼教;小学化;防止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普遍受到大家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使得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较大的学习负担,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目前幼儿教育中存在普遍的现象就是教育的“超前化”,即幼教小学化,幼儿过早的进入了小学教育的模式,使得幼儿的发展与教育不同步,造成了幼儿教育中出现了好多问题。下文主要就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幼儿素质教育理念等方面来阐述。

一、幼教小学化的原因

1.教师自身的缺陷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幼儿处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智力、语言、思维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若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不足,如对一些幼儿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没有很好的掌握,对幼儿的发展状态不了解则会造成教育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违背,使得教育失去其意义并且造成了幼儿学习教育的缺陷问题。

2.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误导

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教育观念存在问题,对于孩子的阶段性发展情况不了解,则盲目的对孩子施加“学前教育”如课外补习、艺术培训等。当孩子还处于发展萌芽阶段,没有足够的基础去接受家长施加“教育”,会使得幼儿发展处于恶性状态,在发展心理学中,幼儿(0-2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或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好多问题是不能理解的,没有抽象思维、逻辑运算的能力,如家长强加给幼儿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则会适得其反,使得幼儿过早的接受了认知能力之外的知识,造成过早的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最重要的会造成幼儿心理发展失去平衡,处于不健康的成长状态。

二、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

1.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

随着幼儿教育的超前化,一方面使得部分幼儿难以接受所学内容,所学内容要是远远超过了幼儿接受的范围即超出了幼儿认知接受能力范围,则使得孩子面临较大的压力,不少孩子可能会因为课堂内容不能掌握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使得孩子处于焦虑的状态,进而对上学产生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在幼儿阶段就接受小学的知识内容使得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会觉得课本上的内容已经学过了,造成了孩子对于小学内容学习进入了误区。

案例:一年级学生图图去上学,发现课本上的好多知识在上幼儿园时已经学习过了,因此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不需要重复学习。造成这种认识错误的原因就是幼教小学化,孩子只是表面上的看到课本上的内容已经学过,其实幼儿园教育阶段要求只是会认读就可以,而进入小学虽然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但会要求学生深入的学习掌握,如幼儿阶段只是要求会认,而小学阶段则需对音、形、义等进行深入学习,但是幼儿对此有着错误的认识,使得学习进入了误区。

2.正确衔接小学教育

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即认知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而平衡是主动建构的动力。在幼儿(2-6,7岁)阶段多处于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且思维具有不可逆性。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教师要正确看待幼儿的发展状态,针对其“差异化”实施教学。如在幼儿教育阶段初期实施简单教育,重在让幼儿健康快乐的学习,在幼儿教育后期,不能过度的“超前教学”,而要把握好教学的“度”,不能完全实施小学化教育,要正确衔接教学内容,使得幼儿教育科学合理化。

三、开展幼儿教育家庭指导

1.对幼儿的行为指导

家庭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学校”,孩子从出生起家庭教育就对其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完全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这与父母的文化素养教育观念密不可分。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才是真正的“教师”,学校教育中每个孩子的个性均不同,教师也不能对每个孩子都有所了解,而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对于幼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父母更应该及时的沟通解决。

案例:在家中,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都需要父母对其进行引导,在幼儿的认知观念中没有对错之分,父母需要让其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要让其有判断。如孩子在家中乱扔东西,对幼儿的这一行为父母需要及时的纠正,通过给孩子举例讲一些很简单的例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进行改正。

2.对幼儿教育合理的指导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更是家庭中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父母也要对孩子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

案例:家庭中,幼儿的学习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父母不能强加“教育”,如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强加学习,有些孩子对于艺术完全没有自己的概念,不能理解,父母就不能硬逼着幼儿“艺术教育”学习。因此父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予其适当的教育,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其健康快乐发展。

四、结论

本文主要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描述,通过论述幼儿教育中幼教小学化的原因,提出了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的观点,并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开展幼儿教育家庭指导,明确了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最终希望幼儿教育能够与学生发展相适应,让教育与认知发展同步,使得幼儿接受科学合理的教育,健康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袁祖荣.“幼教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9).

[2]范梅.“幼教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其应对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0(5).

[3]刘晓敏.纠防幼教小学化倾向的有效策略[J].职教幼教,2013(7).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作用和方法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的幼儿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