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时间:2022-04-17 12:03:21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学生自身也会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积极作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文章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渗透感恩教育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思品;渗透;感恩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感恩”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渗透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一、充分认识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认为家长的关心是罗嗦,老师的教育是跟自己过不去;对同学崇尚武力,睚眦必报。“别让中国现在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一位政协委员在“两会”上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沉重的现实。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的要求。因此,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才会回报社会,才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想别人之所想,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要不断拓展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涵

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拓展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涵;积极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1、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上有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够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因此,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乃是整个感恩教育的基石与起点。在讲授八年级上第四课《人不能选择父母》时,我首先列举汶川大地震中一个真实而感人的例子:废墟下面,一位母亲已经死亡,失去了生命体征,但依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呵护着自己年幼的女儿。让学生们明白,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并尽其所能为我们生命的成长付出所有,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2、引导学生感恩为自己的成长提供帮助的人。有学者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对周围的人心存感激,才能会主动帮助他人。教授七年级《敬人者,人恒敬之》、《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让人三尺又何妨》时,我组织同学们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上学离家时、放学后到家有没有与父母打招呼?家长在询问你成绩时,你态度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你有哪些反应?对待班里有困难的同学,你态度怎样?讨论后,我向他们解释了在这些问题所反映出来学生的思想状况:一部分学生不懂得尊重父母、师长,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不懂得感谢他人;反之,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有效地把教材与感恩联系在一起,向学生讲述什么是感恩,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在一定程度上对感恩有所了解,有所体会。

三、渗透感恩教育要遵循规律,注重实效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也不是通过几件事情就能完成的,它是内心的一种感化,需要长时间熏陶与培养,在培养感恩意识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实践感恩行动。

1、强调感恩教育的科学性,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教师必须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同时,教师还必须身体力行,起好表率作用。有个学生在日记上这样写到:“从小开始我还没有看到老师为工人端茶,今天我看到了,我很感动。”只有当教师自己有了感恩的情怀,才能以自己的“磁场”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内化情感,学会感恩。

2、重视感恩教育的开放性。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需要得到家长、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可能有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上。

3、遵循感恩教育的规律性,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的选择也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征。

总之,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以父母亲情为主题演讲比赛,举行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写感恩日记,在节假日,如父亲节、母亲节、三八节等回报父母。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爱心捐助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渗透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让感恩教育从思想政治课堂拓展到班会课及其他课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理论的学习付诸日常生活的践行。

参考文献:

[1] 刘静静.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感恩教育[J].文理导航.2010年07期

[2] 陈俊.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感恩教育[N].学知报.2012年第28期

上一篇:写字就是写字 下一篇:浅谈综合实践课对学生的发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