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诊治体会(附10报告)

时间:2022-04-17 10:49:04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诊治体会(附10报告)

【摘 要】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急性化脓性甲腺炎临床资料。结果:8例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均有咽部疼痛,发热,不同程度憋气。入院后即给予抗生素静脉注射,行脓肿切开引流,其中1例1个月后复发,形成瘘,经再次手术切除腺叶治愈。全部病人随访0.7~9年无复发。结论:一经诊断即应给予足量、高效抗生素治疗,对有喉状水肿,呼吸困难的病人应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关键词】化脓性甲状腺炎;诊断与治疗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临床少见,有些症状不典型,常与颈前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肿块混淆,易被忽略。成年人急性化脓性甲腺炎多继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儿童由梨状窝瘘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甲腺炎在病因,治疗等多方面均有所不同[1]。笔者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急性化脓性甲腺炎,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10例急性化脓性甲腺腺炎,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6~46岁,平均30岁,左叶6例,右叶4例。

1.2 临床表现 8例有5~10年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2例颈部肿痛后10 d就诊,3例7 d就诊,5例2 d就诊。10例病人均有咽部疼痛,发热,不同程度憋气;2例有喉头水肿,存在比较严重的呼吸困难。8例表现为颈部弥慢性肿胀,指凹性水肿压痛。其中6例触之有囊性感,波动不明显,其余2例表现为单发压痛结节,边界不甚清楚。除1例微红外,无急性化脓性炎症所具有的皮肤红肿,体温38.5~41.2℃。均行甲状腺穿刺抽出脓液,,5例穿刺抽出黄色脓汁,4例抽出灰白色稠脓,1例抽出粉褐色液体,10例涂片细菌检查分别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其中2例无菌生长,8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WBC(13.2~21.2)×109/L,甲功检查正常,B超在患病初期显示甲状腺明显肿大,回声不均匀,呈蜂窝样。动态B超观察显示甲状腺进行性肿大,有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或大面积液性暗区。

2 治疗和结果

入院后即给予抗生素静脉注射,请口颈外科会诊,行脓肿切开引流,其中1例1个月后复发,形成瘘,经再次手术切除腺叶治愈。全部病人随访0.7~9年无复发。

3 讨论

3.1 AST是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并发感染的结果。通常甲状腺有完整的包膜,丰富的血液供应和淋巴以及局部高浓度的碘离子,使其极难发生化脓性感染。文献报道[1]曾将活细菌注入狗的甲状腺动脉内,而狗甲状腺极少发生感染。目前已证实,AST的发生主要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胚胎腮弓闭合不全等先天性畸形,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梨状窝瘘,瘘管自梨状窝底部,经甲状软骨下缘外侧斜行从咽下缩肌突出,经喉返神经外侧沿气管下行,终止于甲状腺上极。形成的内瘘常引起甲状腺反复化脓性感染,本组中2例口腔内细菌通过瘘管进入甲状腺周围或甲状腺内而发生急性化脓性病变;二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它破坏了甲状腺生理特性,细菌通过邻近器官侵入使其感染。本组有甲状腺肿病史8例,甲状腺发生囊肿或钙化时,其周围形成大量纤维化,使微血管及淋巴管减少,碘离子浓度下降,细菌侵入囊内容易滞留和繁殖形成感染,年老体弱、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时更易患AST。

3.2 诊断本病发病率极低,多数医生对本病不了解,甲状腺化脓病灶确切定位时有困难,甲状腺位置深,初期即使甲状腺化脓性炎症较重,但皮肤也可无颜色改变,与甲状腺出血或桥本病难以鉴别。我们认为对一侧甲状腺区域出现肿痛或原有肿物迅速增大伴有疼痛、发热、白细胞明显增加者,应高度警惕本病可能,并结合甲状腺B超检查及局部穿刺,穿刺液涂片有细菌和脓细胞可明确诊断。对年青的患者和复发患者须作食管吞钡造影确定梨状窝瘘管。这对本病的治疗和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2]。本病与桥本病均可在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剧烈的颈部疼痛,其鉴别点有:①本病有高热,白细胞明显增高等细菌性感染症状。②甲状腺功能正常。③穿刺可抽出脓汁。

3.3 治疗本病一经诊断即应给予足量、高效抗生素治疗,对有喉状水肿,呼吸困难的病人应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颈部弥漫性肿胀的病人行单纯脓肿引流效果较好,不易复发。发生于一叶的脓肿尽可能做腺叶切除,至少应将钙化或囊性变的组织一并切除。对复发或年青患者在术中注意寻找梨状窝瘘管,并予切除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陈贵林.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5例误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23(3):112-113.

[2] 都起祥.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附4例报道[J].陕西医学.2012,64(3):109-110.

[3] 姚正元.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3例[J].江苏医药,2011,20(9):502.

上一篇: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下一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