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朴饮加减治疗湿热型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17 10:03:31

连朴饮加减治疗湿热型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连朴饮加减治疗湿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连朴饮重要汤剂加减,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三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治疗组副作用小。结论 连朴饮加减治疗湿热型荨麻疹疗效确切,副作用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连朴饮 荨麻疹 依巴斯汀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69-02

荨麻疹病因复杂,对其治疗近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药物作用的单一性、药物的副作用、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迫使我们急需从中医方面寻找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来解决这一医学难题,减轻患者的痛苦。笔者自2009年9月至今,在连朴饮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均符合肠胃湿热型荨麻疹的诊断[1] [2];年龄18~60周岁;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无糖尿病、肝肾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无对H2受体拮抗剂或依巴斯汀片过敏者过敏史;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剂(雷公藤等)停药时间4周;其他抗组胺药物停药时间>7天;其中男40例,女40例,病程≥3个月,每周至少两次或两天症状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24h。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方用石菖蒲15g、半夏15g、山栀子15g、芦根10g、黄连10g、厚朴15g、豆豉5g。加减:若风邪偏重者加防风、荆芥、蝉蜕;若湿邪偏重者加薏苡仁、木瓜、槟榔;若邪热偏盛者加银花、连翘、淡竹叶。服用方法:日l剂,分2次,每次2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片(英文名Ebastine Tablets,商品名:思金,由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503)10mg每次,日1次睡前口服,疗程3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2] 临床痊愈:皮损消退,或仅遗留色素沉着,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70%~95%;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疗效指数为50%~7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加重,疗效指数≤50%

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组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

2 治疗结果 2组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2组有效率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出现头晕、恶心症状,未作特殊处理症状自行消失。2组均未见心悸烦躁,药疹等不良反应。

4 讨论

荨麻疹属中医“瘾疹”的范畴,俗称“风疹块”。其病因复杂,由于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或感受风寒湿热等邪引发。中医理论讲究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临床湿热型荨麻疹多为实证,病因系肠胃湿热郁积肌肤,因此治以清热、燥湿、止痒消肿、荡涤肠胃,同时配合中药熏蒸外洗疗法和针灸穴位治疗,多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荨麻疹,口服中药汤剂连朴饮加减,西药口服抗组胺药依巴斯汀。而西药多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嗜睡,且对内脏有一定的影响,故不能长期服用,而中药在副作用方面明显低于西药。

连朴饮加减方中芦根用量奇重,取其味甘性寒清热除烦。《唐本草》谓其“疗呕吐不食”。《玉楸药解》称其:“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哝”。可见芦根有良好的清热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又以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理气祛湿,菖蒲芳香化湿,半夏和胃燥湿,四者合用,可使湿去清热,气机调和。佐以栀子、豆豉清宣胸脘郁热,而除热烦闷。诸药配伍,具有辛开苦泄,升清降浊之特点,使湿热除,脾胃和。依巴斯汀是一种系统性抗组胺药,可有效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毛细血管扩张、缓解平滑肌痉挛和减少腺体分泌等,使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出现的病理反应明显缓解。连朴饮加减方合依巴斯汀治疗肠胃湿热型荨麻疹取得了确切疗效,并且副作用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5.

[2] 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第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篇:抗高血压药物在医院的应用 下一篇:养生点拨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