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墨制造业产品贸易结构及对美出口竞争力比较

时间:2022-04-17 09:40:17

中墨制造业产品贸易结构及对美出口竞争力比较

文章编号:1001-148X(2016)11-0075-07

摘要:本文选取劳伦斯指数和收益性结构变动指数对中国与墨西哥的贸易结构进行分析,选取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变动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将中国与墨西哥制造业产品对美出口的竞争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墨西哥制造业产品贸易结构优化程度高于中国,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强于墨西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基本完成了广度的升级,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转型与升级,只有在把握现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中国才能使制造业产品的竞争优势持续下去。

关键词:制造业;贸易结构;竞争力;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9-05

作者简介:田祖海(1965-),男,湖北松滋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柳筱h(1993-),女,湖南岳阳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营运车辆驾驶行为谱特征研究”,项目编号:61403288;商务部课题“农产品流通成本与价格”,项目编号:46120661。

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制造业产品的价值含量直接体现了一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制造业产品在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很高,且最大的出口目标地是美国。墨西哥紧邻美国,其物流成本相较于中国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相比墨西哥而言正在丧失,墨西哥的制造业产品在美国市场对中国的产品出口构成了威胁。本文选取制造业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中墨两国制造业产品的贸易结构及其对美国出口的竞争力,以期说明中墨两国制造业产品的贸易结构及出口美国竞争力的优劣。

一、指标说明

为了衡量中国和墨西哥两国制造业产品的贸易结构变化情况,本文采用了劳伦斯指数(Lawrence Index)和收益性结构变动指数(Beneficiary Index,又称结构优化指数)两个指标,劳伦斯指数的变动范围为0到1,指数越大意味着中国(墨西哥)的贸易结构变动幅度越大,收益性结构变动指数为正表示中国(墨西哥)的出口结构呈现优化的趋势,数值越大说明贸易结构优化越明显。

为了对中国和墨西哥制造业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进行比较,本文运用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简称RCA)、显性比较优势变动指数(简称CR)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简称CA)三个指标。RCA指数大于1说明产品处于比较优势,数值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RCA指数小于1说明产品处于比较劣势,数值越大则比较劣势越大。CR指数大于1意味着中国(墨西哥)的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在提升,CR指数小于1意味着中国(墨西哥)的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在减弱。CA指数剔除了进口的影响,消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可以反映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用CA指数来判断产业国际竞争力要比 RCA 指数更具有说服力;一般该指数越大表明相对竞争力越强,该指数越小表明相对竞争力越弱。

二、中国与墨西哥制造业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一)中墨制造业产品对美的出口结构

表1给出了1997-2015年中国和墨西哥不同类别制造业产品对美国的出口结构。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且趋势较为明显,从2057%上涨至4002%;墨西哥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占出口的份额几乎没有变化,在76%附近上下波动。中国的低技术产品所占份额从1997年的398%上升至2015年的1193%;相较而言,墨西哥的低技术产品所占份额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86%左右。中国的中技术产品所占份额日益上升,且幅度较大,从1997年的36%增加到2015年的2045%,增加了大约17个百分点;墨西哥的中技术产品占出口的份额虽然也呈上升趋势,从1048%上升到1813%,但与中国相比幅度较小。中国的高技术产品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和中技术产品类似,从1997年的917%上涨至2015年的276%,增加了大约18个百分点;墨西哥的高技术产品占出口的份额呈波动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1255%下降到2015年的1142%,幅度较小。

总体来看,在1997-2015年期间,中国的四类制造业产品对美出口份额全部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据主要地位,为第一大出口商品;在墨西哥对美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中,只有中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日益上升,而高技术产品出口所占份额略有下降,其余两类产品变动较小。截至2015年,在对美国市场出口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可以得到中国四大类制造业产品占比明显要高于墨西哥,尤其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

中国与墨西哥2015年前十位的出口市场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见中国的出口市场较为均衡,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比18%,欧盟、香港和东盟的市场占比依次为16%、15%和12%。在墨西哥的出口市场中可以看出美国所占的比重最大,高达811%,是墨西哥最为重要的出口市场。占第二位的加拿大所占比例仅为28%,第三位的中国占比为13%,其他国家所占份额相较于美国而言几乎微不足道。由以上比较可知墨西哥的出口市场较为单一,对美国的依赖性较大。中国与墨西哥相比,出口市场分布较为均衡,包括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且出口所占比例均较为显著。

(二)贸易结构的指数测度

本文运用了反映贸易结构变化的劳伦斯指数和收益性结构变动指数,表3和表4给出了中墨四大类制造业产品2010-2014年的劳伦斯指数和收益性结构变动指数。从表3可以看中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高技术产品的劳伦斯指数波动下降,表明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程度越来越小;中低技术产品的劳伦斯指数浮动上升,说明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程度越来越大。除了低技术产品的劳伦斯指数呈上升趋势之外,墨西哥其余三类产品的劳伦斯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表示低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程度越来越大,而其他三类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程度越来越小。

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收益性结构指数在2010年为正,而之后几年全为负,说明该类产品的出口结构恶化;低技术产品的收益性结构指数在2010-2013经历了由负到正的过程,然而2014年又变为负,说明出口结构的优化并不稳定;中技术产品的收益性结构指数基本为正,表明该类产品的出口结构正呈现优化的趋势;高技术产品的收益性结构指数变动情况由正到负,这表示该类产品的出口结构呈现恶化趋势。另外,墨西哥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收益性结构指数,从2010年的00074下降至2014年的-00012,表明该类产品的出口结构恶化;低技术产品的收益性结构指数,从2010年的-00067上升至2014年的00165,说明该类产品的出口结构呈现出优化的趋势;中技术产品的收益性结构指数一直为负,表示该类产品的出口结构持续体现为恶化;高技术产品收益性结构指数基本都为正,说明该类产品的出口结构呈现优化的趋势。

总的来看,中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程度愈来愈小,低技术产品和中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程度越来越大。墨西哥低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程度日益加大,而其他三类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程度日益减小。中国只有中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优化,而墨西哥在低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上都呈现出结构优化的趋势。

三、中墨制造业产品对美出口的竞争力比较分析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的技术密集度行业分类方法,本文将制造业产品分成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低技术产品、中技术产品以及高技术产品四个类别(见表5),选取1997-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比较分析中国和墨西哥制造业产品对美国出口的竞争力。

为了避免单一指数分析的局限性,本文选取RCA、CR、CA三个指数,利用这三个指数的互补关系分析中国和墨西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趋势(见表6),并比较哪国的制成品在美国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一)中国制造业产品对美出口竞争力分析

从RCA指数来看,在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原料(50-63)、鞋帽制品(64-67))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2012年以前RCA指数都在2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出口产品;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如图1),从1997年的281下降到2012年的216,2015年降至178;高技术产品的RCA都大于1且波动较小,比较稳定,说明在向美国出口的这类产品上(如药品(30)、航空(88)),中国具有比较优势。1997年以来,低技术产品(如矿物产品(25-27)、塑料橡胶(39-40))的RCA指数全部小于1,表明中国在该产品上具有比较劣势;而中技术产品(如机械器具(84)、运输设备(86-87))的RCA指数除了2009年和2012年大于1以外,其余年份都小于1,在比较优势的边缘徘徊。

从CR指数来看,相对于1997年中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低技术产品CR指数基本上都小于1,说明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而中技术产品的CR指数大于1,表明其比较优势逐年提高;高技术产品在2006年和2012年的CR大于1,其余年份小于1。

从CA指数来看,中国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相对竞争力较强,2009年以前CA指数基本在1的附近小幅度波动,2012年、2015年分别下降至057、048,反映出中国廉价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使其成本优势逐渐变弱;中国向美出口的低技术产品CA指数为负,表现出相对较弱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中技术产品的CA指数从1997年的-035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024,然而在2015年又降为-002;高技术产品的CA指数也有着类似的变化,从1997年的-039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049,在2015年又降为007,相对竞争力逐步提升之后经历了一个下跌与2015年中国对美进口的中、高技术产品增多密切相关。

(二)墨西哥制造业产品对美出口竞争力分析

从RCA指数来看,在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皮革皮毛(41-43)、木浆制品(47-49))和低技术产品的RCA指数维持在1以下,且有不断走低的趋势,墨西哥在这两类产品上表现出比较劣势。墨西哥制造业在北美自贸协定签署之后经历了许多结构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墨西哥制造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较为封闭,而现在墨西哥制造业在美国市场上早已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结构。这20多年来,一些部门和行业慢慢消失,比如纱纺服装、家具业,而也有一些其他部门和行业从中崛起并得利,比如汽车零部件和汽车业。从图1可以看出,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的中技术产品(如化学产品(28,29,31-38))RCA指数呈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108增至2015年的137,具有比较优势;而高技术产品(仪器仪表(90-92))的RCA指数比较平稳,2009年以后开始下滑,2012年的RCA指数为108,到了2015年跌出1的界限,变为086,墨西哥失去了在该类产品的比较优势。

从CR指数来看,相对于1997年来说,墨西哥的中技术产品CR指数全部大于1,说明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而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低技术产品的CR指数基本都小于1,表明其比较优势逐年下降;高技术产品在2009年以前在1的附近波动。

从CA指数来看,在墨西哥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及低技术产品的CA指数都为负值,相对竞争力较弱;中技术产品CA指数虽无太大波动,但其值基本在01附近,墨西哥在该类产品的出口上的竞争力还不够强;对于高技术产品来说,CA指数从1997年的081到2009年的077,变化并不算太大,但2012年降为057,2015年继续下降至038,竞争力走低。

比较而言,中国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高技术产品上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低技术产品处于比较劣势,而中技术产品在比较优势的边缘浮动。墨西哥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与低技术产品上表现出比较劣势,其中技术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而高技术产品在2015年失去比较优势。中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相对竞争力较强,低技术产品竞争力相较而言处于弱势地位,中、高技术产品的相对竞争力在逐步提升之后经历了一个下跌。墨西哥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及低技术产品相对竞争力较弱。在中技术产品的出口上,墨西哥的竞争力还不够强,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则不断弱化。

四、结论

从中国和墨西哥对美的出口结构对比来看,在1997-2015对美国市场出口的过程中,中国四类制造业产品所占份额显著高于墨西哥,特别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所占的比重。从中国和墨西哥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结构对比分析来看,中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较小,而低技术产品和中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较大。墨西哥低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较大,而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中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较小。中国只有中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向着国际动态需求方向变化,但墨西哥在低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上都呈现出结构优化的趋势,即墨西哥制造业产品贸易结构优化程度高于中国。

通过分析1997-2015年中墨两国制造业产品对美的RCA指数、CR指数和CA指数,发现中国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上依旧有明显的比较优势,RCA指数明显高于墨西哥,墨西哥在该类产品上表现出比较劣势。中国在高技术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中、低技术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除了中技术产品,墨西哥在低、高技术技术产品上都处于比较劣势。通过CA指数的分析可以看出墨西哥的相对竞争力小于中国,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强于墨西哥。

目前,中国制造业产品在技术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加工制造环节,竞争优势更多的是来源于低成本而非高技术,核心技术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这也导致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盈利能力较弱,这种结构的失调使得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近几年中国的中、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有所提升,相对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墨西哥制造业产品贸易结构优化程度高于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警示中国制造业产品应该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基本完成了广度的升级,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出口贸易结构在深度上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虽然是优势产业,但如果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在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的情况下,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减弱。从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品价值链从低向高的转变将更为困难。如果不能很好把握现有的竞争优势,着眼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利用比较优势培育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业产品的未来前景如何实不敢妄断。

参考文献:

[1]杜莉,谢皓.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数与转移份额分析方法[J].中国软科学,2011(10).

[2]洪世勤,刘厚俊,叶玲,等.拓展中国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贸易关系――基于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2012(10).

[3]裴长洪.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出口结构变化分析:2006-2008[J].经济研究,2009(4).

[4]魏浩,王露西,李.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1(4).

[5]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008(2).

[6]杨汝岱.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4-2005年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8).

[7]Bender, Siegfried. 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Asia and La tin American Manufactured Export, APEC Study Center Consortium Conference, 2001

[8]Cinthya GCaamal-Olvera,Erick Rangel-Gonzalez.Measuring the impact of the Chinesecompetition on the Mexican Labor Market:1990-2013[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Economics and Finance,2015.

[9]Daniel Trefler. International Factor Price Differences:Leontief was Right![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101(6):961-987.

[10]Jorge Alvarez,Fabian Valencia.Made in Mexico: Energy reform and manufacturing growth[J].Energy Economics, 2016.

[11]RC Feenstra,HL Kee. 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Export Variety: A Comparison of Mexico and China[J].World Economy,2007,30(1):5-21.

[12]Sanjaya Lall.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 1985-98[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0,28(3):337-369.

[13]Schwab, K., and Sala-i-Martín, X.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3-2014. Geneva: World Economic Forum,2013.

[14]UNIDO(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Competitive Industrial Performance Report 2012-2013[R].Vienna: United Nations,2013.

Trade Structure of China and Mexico Manufacturing Goods and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American Market

TIAN Zu-hai, LIU Xiao-yue

(School of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chooses Lawrence Index and Beneficiary Index to analyze trade structure of China and Mexico,and select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Change Index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 to make a contrast analysis of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and Mexico manufacturing goods in the American marke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ptimization level of trade structure of Mexico manufacturing good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a,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products in the U.S. market is stronger than those of Mexico. China′s export trade structure has almost finished the upgrading of breadth, so the main task now is the depth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nly if we reasonably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pres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can China continue manufacturing goods′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trade structure; competitivenes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上一篇: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分类管理及植被的选择 下一篇:旅游地研究中的“联系”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