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兼顾 德艺同修

时间:2022-04-17 04:47:22

2003年夏,为了迎接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举办了长达两个月的书法创作班,近30名军旅书坛佼佼者集结于北京。当时我在班里任辅导员,初识空军学员龙开胜。时年34岁的龙开胜个头不高,操着浓重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因吐字频率稍快往往让人听不真切,与影视演员姜武近似的神形和总是弥漫着笑意的脸庞,很容易令人过目不忘。开班不久后的一天晚上,他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神态自若地现场挥毫,干脆利落地当众答题,将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金奖捧了回来。出人意料的是,一向以行草书见长的他,却获得了隶书第一名。

尽管如此,我对龙开胜并没有格外地关注。论资历,论技法,论学识,论成就,他在那批学员中也只能排名居中。何况,他主攻的“二王”一路行草书,因行笔过快而点画轻率、线条扁薄,因书写太“熟”而转折流滑,结字积习。即便是获得金奖的隶书,受时人隶意的影响较大,尚未深入汉碑,也未涉猎篆,更谈不上融汇贯通,建立个性。那时他刚刚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此前虽有不俗表现,那也不过是入门上道的必要修炼和必需资格。

让我刮目相看的是,此后的四年多时间里,龙开胜如脱缰之马、离弦之箭,一发而不可收了。凡是全国性的重要展事赛事,龙开胜入展获奖,摘金夺银,几乎次次板上有名,回回脱不了干系。这里不妨试举几例:2003年获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2004年获全国大字展一等奖、“羲之杯”书法大赛一等奖;2005年获第四届全国正书展全国奖;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二等奖、《书法》杂志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十佳”书法家称号;2007年获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一等奖、首届京华书坛十佳书法家称号・・・・・・四年多时间,龙开胜参展密度之大,获奖机率之高,致使书法界、收藏界和对书法稍有关注的人们给了他一个“获奖专业户”的美誉,亦有“小龙出手,旗开得胜”之类的津津乐道。

一个30多岁的军旅书家之所以能广为人知,是因为他建树了同龄人多所不能的显著业绩,是因为他的创作方式得到了众多评审者和品读者的认可和赞同。值得探究的是,龙开胜的作品为什么能持续数年、三番五次博得众多评委的青睐?当下书坛,长久保持良好的创作势头而居高不下的书家虽然不乏其人,但像龙开胜这样,一鼓作气摘得书坛“大满贯”桂冠,却实不多见。诚然,艺术品的 获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由诸多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获奖的作品未见得最好,不获奖的作品或许是精品。问题是,龙开胜数十次获奖,评委们不厌其烦地把赞同票投给他,首先,偶然性是可以排除了;其次,诸多因素都利好于他。评委的成分决定了获奖作品的品质。评委的成分无非是高雅者或平俗者,抑或高雅、平俗者的混合。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龙开胜都照样过关斩将、脱颖而出,这至少又说明,龙开胜的书法是雅俗共赏的。

有人会说,雅与俗本就是一对矛盾,雅与俗其实有质的区别,雅俗若能共赏,岂非高下不分、优劣不辨。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关键在于片面地理解了“俗”的本义。在《辞海》里,“雅”义主要有三:一是正,合乎规范;二是高尚,不庸俗;三是美好,不粗鄙。“俗”义主要有三:一是风俗,习惯;二是大众的,通俗的;三才是庸俗和凡俗。持:“雅俗不可共赏”观点的,大概只把“俗”作“庸俗”了。我曾分别听到和看到过龙开胜的口头表达和文字叙述,他一直坚持着“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方向。近年来,他频频产出的作品,一一印证了他的言行一致,无论楷、行、草、隶,他都照着前贤经典的理与法,由表及里地钻研,精益求精地磨练。细读他的作品,不得不钦佩他如此合乎古贤笔法、结法的“规范”;字里行间确实流溢着“美好”与“高尚”,绝无“粗鄙”之象和“庸俗”之气。在五光十色、喧嚣噪动的生活环境中,他能写出古时文人的静态、美意和雅韵,那么难能可贵!龙开胜秉承了古今一贯的书法“雅”格,契合了一向通“俗”的审美习惯,因此,其作品雅俗共赏便是必然,赢得多数评审者的认同也就不足为惑了。

我并不认为雅俗共赏的东西就一定最具艺术性和创造力。相反,那些得不到广泛认可、一致好评的作品往往是夺人眼目、撼人心魄的。它们或姿态怪异,或相貌奇特,或力气彪悍,或神情诡诞,总是给人以痛快、过瘾、惊诧、慨叹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荡,抑或匪夷所思的悠长余韵和遐想。譬如古时代的“石门颂”“始平公”“爨宝子”“瘦金体”和板桥字、金农书……都是决不泥古同人的艺术创造和卓然兀立的独树一帜。他们如同富贵的红牡丹、灿烂的黄、高洁的白玉兰、神秘的紫玫瑰……都是那么色彩斑斓、姿容艳丽。但是,他们无论受到怎样的激赏,都不会成为人们共同的偏爱。然而,不管是钟情红牡丹、黄还是倾心白玉兰、紫玫瑰,人们都不会嫌弃衬映它们的绿叶。因为绿色堪与所有妖艳花卉相搭配,是具有高度“普适性”的“万能色”,这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正可谓:“雅俗共赏”。何况,花儿常谢,绿叶不凋 ,绿色是最有生命力的。我想,千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色彩便是最具“普适性”的“万能色”;当代大家启功的书法同样呈现着“万能”的色彩,才使得内行钦敬、外行崇尚。龙开胜选择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最具“普适行”的“万能色”吧。

不能忽视的是,书品的价值和书家的名声往往与人品紧密相关。不然,“宋四家”苏黄米蔡京就不会被蔡襄所顶替。龙开胜之所以屡获大奖,青年成名,除了坚持雅俗兼顾,还注重了德艺同修。去年七月间,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在义乌举行“墨舞神飞”系列活动,因当地买不到无接缝的宣纸长卷,计划中的草书名家现场创作演示会百米长卷的共同书写活动将有失壮观。情急之下,我电话敦请龙开胜在北京买纸速送义乌。他接电时尚在湖南,居然二话未说,当晚飞返北京,次日又马不停蹄选购了三个百米以上的长卷,赶在晚上活动之前飞抵义乌。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在20多名书家轮番上阵挥毫泼墨间,龙开胜频繁往返于卷首卷尾,抻纸理卷,忙得汗流满面。活动结束后,龙开胜仍然二话未说,欣然飞回北京。

就事论事,我至少从龙开胜身上看到三个优点。其一,重情义。无论在书界还是军界,我并非他的上司,他并无招之即来的义务。其二,爱学习。他的书法造诣和影响并不逊于草书专业委员会的部分成员,但他并不放过这样一次名家集体创作演示的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其三,轻利益。一次活动,三次航行,够三个长卷,皆垫款支出,又无偿服务,毫不计较。由此而联系到他平日待人的友善坦诚,处事的畅快乐观,求学的谦虚谨严,为艺的勤奋刻苦,我想,龙开胜屡被抬举是合乎情理的,年轻得名是水到渠成的,德馨艺湛是可以期待的。

(作者系中国书协理事,草书委员会秘书长,二炮创作室专业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链接:

龙开胜,1969年8月出生,湖南隆回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专业本科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海淀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部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作品曾入展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届行草书大展、首届青年展、第五届楹联展、“小榄杯”书法展;获“杏花村汾酒集团杯”首届中国中国书法电视大奖赛金奖、首届大字展一等奖、“敦煌杯”最高奖、“孔子文化艺术杯”书画大奖赛金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并在全国和全军各类书法大赛中多次获金奖。作品和传略被辑入《中国书法家选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三十多部大型典集和辞书中。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鲁迅文学院、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十几个重要场馆展出和收藏。参加了“空军四人书法展”和“空军十人书法作品联展”,被中央电视事频道、文艺频道、《中华热土》杂志、《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世界》杂志、《书法报》、《羲之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报》、《空军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出版有《龙开胜书法作品集》。

上一篇:灾害的考验凸显新问题 下一篇:梦幻之美,雄奇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