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体视角研究社会学论文

时间:2022-04-17 04:13:33

基于身体视角研究社会学论文

1近代以来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身体社会学阐释与评价

1.1军国民体育指导思想

工具的身体清政府于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并在各级各类学堂实施,学堂中均设立体操课.使学校体育在近代得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课的历史.军国民体育指导思想是通过对学生及国民进行军事训练与尚武精神的教育,增进国民体质,使学生和全体国民具有军人品德与能力,达到寓兵于民的思想教育运动.军国民体育思想渗透了浓厚的军事化意义.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严肃、统一整齐的军队纪律,过分倚重兵式体操,从而导致了学校体育出现乏味、机械、枯燥的情况.学生被当成实现政治集团利益的工具,他们享受体育教育的权利被剥夺了,对学生的锻炼几乎都极端地集中于对生物学“身体”进行单一的、片面的、机械的训练和思想教育改造,严重地影响了当时学生身体的均衡发展.但也正是因为军国民体育指导思想的规范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散漫的社会风气,引起了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确定了学校体育教育在以后社会中的地位.因此说,军国民体育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发展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1.2自然主义指导思想

个性的身体自然主义体育指导思想强调体育以身体活动为手段来达到促使儿童的全面发展,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来设置体育项目和运动量,认为枯燥无味的运动违反了孩子的自然属性,主张学校体育的目的要从儿童的“个性自由”和“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在国民政府统治的22年内,一直占统治地位.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更加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也因为“儿童中心论”的广泛发展而衍生了“放羊式”教学,抹杀了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自然主义体育指导思想完全顺应儿童的发展天性,使其身体具有个性化的烙印.但是,社会大系统在尊重个性的同时,还要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这样的“个性的身体”才是完整、全面和赋有积极意义的社会身体.因此,从身体社会学角度来看,自然主义体育指导思想从出发点来说是正确的,但缺少了系统化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建立,使得民国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变得杂乱无章.

1.3增强体质指导思想

物化的身体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这一指导思想始终贯穿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学校体育之中.1956年正式颁布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部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贯彻执行的都是凯里舍夫体育理论的思想,其内容实质为传授体育的“三基”,即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体育技能.其指导思想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这也是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之一.我们认为,增强学生体质的逻辑起点是建立在身心二元论基础之上的.身心二元论认为肉体和心灵是分开的,二者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身心二元论运用在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指导思想上,造成了2个后果:一是身体成了和其他遵循自然运动规律的物体一样,可以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这使得现代运动的成绩突飞猛进,也使得学校体育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二是身心分离也给社会思想打下“抑身扬心”的理论基础,使体育教育长期游离于社会文化的边缘.时至今日,学校体育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俯拾皆是.身体社会学告诉我们,我们的身心是一个整体,身体绝不只是世界中的一个物体,相反世界因身体而存在.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和现象都是生命的展示,具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1.4素质教育指导思想

和谐的身体素质教育是在1982年为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被教育界提出来的.1985年正式上升为国家教育方针,并迅速成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就是以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各项任务为主导的一种指导思想.它是从增强体质出发,和德育、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教育的任务.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强调学生德、智、体、美一体化的学校体育实践,由于体育运动中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精神的交流,体育运动正是由于具有这种双向交流的作用才一直保持着巨大的卫生学的价值.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是在帮助人类战胜孤独和封闭,并以其开放性连接着每一个人的存在和精神,使一个有意义的身体感悟到自然、社会与人的启迪,倾听来自大自然对生命的爱的声音,以自由的形式为人生带来美和创造,从而创造一个多民族和谐社会的美好未来.

1.5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发展的身体在20世纪80年代,终身体育思想伴随改革开放而传入我国,正式成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学校体育阶段能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并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终身体育思想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提供终身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身体的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使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丰富、充实,并使之成为人生进步的阶梯,而体育教育过程本身的生命力也来自于身体发展时间维度的这种积极联系.终身体育是全社会的事业,仅靠从事体育教育的专业人无法向前推进得更深,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支持,在某一时刻和某些条件下对身体进行教育和训练负有职责的任何人都是体育教育工作者.

1.6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解放的身体从2002年秋季新学年开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启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大幕,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化,但不能否认,“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一切从学生健康出发,建立尊重学生生命的意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就是要学校体育回归游戏的本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孩子成长各个时期身体全面发展的需求,同时提供心理健康、躯体健康与社会适应“实践操作”的种种可能性.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学校体育发展趋势,一定能摆脱技术主义的长期束缚,从根本上突破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的局限,解放由于形式要求造成体育教育程式化并成为另类教室对学生身体的封闭束缚,使学生的身体走向自觉与自由.

2结语

从近代以来我国学校几种主要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发展路径来看,是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步而进步的,呈现一个从被禁锢、被工具化的身体不断向人性的、自由的身体不断演进的过程.在清末民初,国贫民弱,国家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维护新政权的巩固,这时的身体是最直接、最丰富、最能取得人心的政治资源,因此,工具化的身体在所难免.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批判那时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这也是身体具有历史性的证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家逐渐强盛起来,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不断向“个体”的价值靠拢,这也就是常说的“以人为本”.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时代的不同.解放的身体既是学校体育的最高目标,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最终梦想.

作者:崔昊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大学生兼职社会学论文 下一篇:以人为本创新酒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