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时间:2022-04-17 03:24:49

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摘 要】目的:观察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对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血肿中心部位钻孔,硬膜下血肿腔内置管反复冲洗后,放置引流管引流,1~2d后拔管。结果:32例顺利恢复,1例复发,采用同样方法再次手术后治愈,1例出现硬膜下积液。结论: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可靠,具有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

【中图分类号】R65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86-01

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 10%,约占 硬 膜 下 血 肿 的 25%[1],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较高,其起病过程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治疗以钻孔引流为主要方法。武川县人民医院脑外科2001年5月至 2013年5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2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的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男29例,女3例,年龄 40~75岁,平均 65±10 岁。单侧血肿30例,双侧2例。均由头颅 CT 确诊,血肿部位:额颞顶枕部均有者22例,额颞顶部9例,额顶部1例。

1.2 致伤原因 车祸伤21例,摔伤7例,无明确外伤史者4例。

1.3 临床表现 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表现,并血有单侧肢体无力23例,癫痫2例,意识障碍者3例。

1.4 手术方法 根据头颅 CT和定位,采用局部麻醉,以血肿中心部位为钻孔点,以钻孔点为中心做长约3cm纵切口,牵开器牵开头皮,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扩大骨孔为椭圆形,其长轴与拟插引流管方向一致,用骨蜡封闭板障出血,电凝硬膜后 “+”字切开硬脑膜,用14号钝头引流管,顺骨孔长轴轻柔缓慢伸入硬膜下达血肿腔,骨孔引流管周明胶海绵填塞,缓慢放液,交替用近体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适当加压并调整引流管的方向,将局部絮状的凝血块及含有大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液体冲出,直至从引流管流出的液体清亮为止[2、3],缝合切口并固定引流管,血肿腔注满生理盐水,引流管接引流袋。术后平卧位,引流袋挂高耳上15cm处,不用甘露醇,每日输入含生理盐水液体2000~2500ml,术后 24~48h后复查头颅CT,血肿基本排尽、脑受压解除、中线结构移位回复后拔引流管。

1.5 结果 1例复发,采用同样方法再次手术后治愈, 其余31例均顺利恢复,无硬膜外血肿及张力性气颅发生。

2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老年人,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的认识。大部分患者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有的患者本身尚有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4],形成大多数是由于脑与颅骨产生相对运动,引起桥静脉或皮质与硬脑膜间小交通动脉的损伤、渗血,聚集于硬膜下腔的血液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形成包膜。同时因局部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纤溶亢进、包膜内层围绕血肿处受炎性刺激,持续新生不成熟的毛细血管,并不断渗出不凝血,同时血肿包膜外层不断纤维化,促使血肿的增大,患者逐渐出现头晕、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目前钻孔引流术仍是临床证实为简单、安全,且疗效满意的首选方法[5]。但术后常出现血肿复发、气颅, 甚至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癫痫等并发症,这与手术操作关系密切。分析本组病例,认为行钻孔引流术具有以下优点: (1) 颅骨钻孔后扩大骨孔为椭圆形,其长轴与拟插引流管方向一致,有利于置管时引流管斜行进入硬膜下腔,避免了插管时由于角度近于垂直而损伤脑实质或蛛网膜、软脑膜,也可防止引流管扭曲。此外,扩大骨孔能有效沟通颅骨内外, 促进残留血肿的吸收。(2) 钻孔引流术硬膜切口小,冲洗与排液均在密闭下进行,操作过程注意避免空气颅内,尽量减少了术后气颅的发生。(3)缓慢注入冲洗液且缓慢流出,使受压的脑组织回复有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避免了快速引流产生较大的负压而继发血管撕裂出血。(4)许多学者认为,血肿内容物的成分,尤其是血肿包膜内层的残存,是导致血肿复发的主要因素。本组术中反复冲洗,从而将血肿包膜、陈旧性血凝块及絮状物全部冲洗引流干净,有效地持续降低和稀释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浓度,防止了血肿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术后注入生理盐水,可避免血凝块堵塞引流管以及形成气颅。

另外,耐心彻底冲洗、通畅引流,不用脱水剂,输入较多量等渗液体增加血容量,促进脑组织早复张等也是减少手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置管的过程中应谨慎操作,以免戳破蛛网膜,造成硬膜下积液。

参考文献:

[1] Adhiyaman V,Asghar M,Ganeshram K N,et al.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in the elderly[J]. Postgrad Med J,2002,78(1):71.

[2] 白治军,王志扬.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9):49-50.

[3] 郑典刚,马树海,柴迎春.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0):97-98.

[4] 吴在得,吴肇汉,郑树,等. 外科学[M].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49.

[5] 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 武汉: 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 442 -443.

上一篇:我院腹腔镜宫外孕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儿童哮喘危险性因素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