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窦综合征患者51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21 12:55:43

病窦综合征患者51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从病窦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中挑选长RR间距≥3.0s的患者,对其病史、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窦综合征患者常见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下壁心肌梗死等基础性心脏病;②多数患者均有反复晕厥症状发生,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此现象在长RR间距>8.0s的患者中尤为常见;③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除窦性停搏及继发的交界性逸搏外,以各种房性心律失常为主,室性心律失常少见。④长RR间距多发生在夜间,而合并有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最长RR间距往往发生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终止时。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作为评估窦房结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45-02

本人对2008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病窦综合征患者中进行筛选,挑选其中长RR间距≥3.0s的患者,对其病史、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等进行回归性分析,总结其特点,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其长RR间距均≥3.0s,男25例,女26例,年龄36~87岁,平均65.7±11.9岁。按照郭继鸿《心电图学》[1]分类标准,此次收入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共计51例,其中慢-快综合征者31例;24小时总心室率情况见表1。长RR间距3.0~4.9s者22例,5.0~7.9s者17例,8.0s以上者12例,最长RR间距为11.8s(图1)。并对其病史、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2.3 长RR间距多发生在夜间。合并有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最长RR间距往往发生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终止时,该现象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尤为明显(19例/23例,82.6%)。

3 讨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SSS),其临床表现是以缓慢窦性心律失常为基础而产生的头晕、眼花、失眠、黑曚、晕厥等症状,通常可分为3种类型:A:单纯病窦型,B:慢-快综合征型,C:双结病变或全传导系统病变型。该病常见病因为心肌病、冠心病、心肌炎,亦见于结缔组织病、代谢或浸润性疾患,不少病例病因不明。本研究中,入选患者具有长RR间距普遍较长的特点,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均合并有心脏基础疾病,以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肌梗死较为多见,尤其是冠心病,发生率为54.9%,与既往报道的病窦综合征患者的常见病因相符。

病窦综合征的患者中,长RR间距现象较为普遍。日常较常见到的长RR间距多在2.0—5.0s之间,此次研究所挑选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共51例,长RR间距普遍较长,最短3.0s,>5.0s的长间距共计29例,其中12例>8.0s,最长达11.8s。对既往文献、研究报道进行总结,笔者发现长RR间距的长短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①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②房室传导所需时间,③次级起搏点的逸搏频率。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窦性P波均能下传至心室,因此,长RR间距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其它2个因素。另外入选患者具有长R R间距普遍较长的特点,笔者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原发性基础性心脏病对窦房结甚至交界区的功能损伤严重;②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终止时对窦房结和/或交界区产生超速抑制;③以上2种情况同时存在。正确分析上述3种原因对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既往游斌权[2]、杨延宗[3]等学者研究指出,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终止时可见明显的窦性停搏,其RR间距多为5.6±2.7s,对于此类患者,可先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消融成功后(成功率可达90%),多数患者的窦房结功能可恢复正常,仅少数患者仍须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治疗。但是,房颤之于病窦,是因是果、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发现,黑曚、晕厥症状多发于患者站立、清醒时,而最长RR间距多发于夜间,多数患者夜间发生最长RR间距时并无明显症状,甚至有个别患者是在体检或术前检查时才发现有长RR间距。例如,此次研究中最长RR间期为11.8s,发生于夜间03:03时段,该患者最慢心率 30次/分,全天>2.0s的长RR间距共计667次,>8.0s的长间距共计9次。详细询问该患者得知,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患者无黑曚、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生。国内此前也有类似报道,考虑可能有以下因素:①发生于夜间,患者取卧位,机体对氧的需求减少,同时处于睡眠状态,患者不易察觉;②由于患者长时间缓慢心率、反复心脏停搏,引起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度增高[4,5]。因此,对于临床症状不必要时明显的患者,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防漏诊,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郭继鸿,心电图学,第1版,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385。

[2] 游斌权、郭航远、李振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终止后长时间窦性停搏的电生理特征,《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16:446-449

[3] 杨延宗,关于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起搏治疗适应证的思考,《中国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391-393

[4] 杨红艳、许巧凤,反复长时间窦性停搏无晕厥1例,《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61-862

上一篇:辽阳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 下一篇:康力迪灌肠器在神经内科便秘病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