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体现愉快教学模式

时间:2022-04-16 09:48:43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体现愉快教学模式

摘 要: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模式,游戏进课堂;创设模拟生活场景,激活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愉快教学;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激活发散思维;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81-01

“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模式 ”,是指教师运用语言与情感,以及多种直观手段,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兴致勃勃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掌握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在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陶冶情感,塑造品格,完善个性。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挖掘各自潜能的平台;高效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的课堂权益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许多孩子失去童年的欢乐和自由,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可以说: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翅膀”,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已成为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追求。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把游戏引进课堂,使课堂动静结合,活泼有趣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而且不稳定,有趣的东西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于是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组织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模拟生活片段,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即有节奏,又有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模拟生活场景,激活发散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真切地置身于生活场景中,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的烙饼”时,创设了一个“自己要烙饼的”的情景,模拟生活片段,让学生理解怎样烙饼才最节省时间。剪几个圆行的纸片让孩子当饼子来烙,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兴致高昂。然后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质疑、合作探究、设计方案进行验证,选择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快乐中既学会了知识,又锻炼了发散思维。

三、适当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先让他们用文字来诉述,把算式演变成文字的例式计算地训练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营造情境,感染学生

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比较、判断、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的场所,只有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教师应通过自己和蔼的态度,有感召力、鼓动性的语言,亲切的眼光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热爱数学学习

五、创造成功,激励学生

学生都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向往师长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创新,对求新、求异的学生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应客观分析,充分肯定其智慧的火花,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成功时的兴奋、喜悦,可以成为学生继续创新的加速器,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跳一跳”去探究新知识,可增加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数学的过程再不是令学生望而生畏的过程。

设计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而且要对同一学习内容要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设计适当的“困难性”题目,让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不断激发思考的兴趣,挑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而得到答案,品尝到攻克难题的艰辛,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的成功,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六、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进入课堂,教师可根据教学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点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在优美的情景中体验、领会、把握数学,使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开发数学智力、陶冶情操,数学不再枯燥、乏味了。

小课堂,大世界,学生和教师是课堂中永远不变的主角。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竞争的情景、一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加上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辅助,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就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学生就会“乐学”数学。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

[2] 曾华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课改园地.

[3] 新课程教育网:《愉快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

[4] 中国教育教研论坛网.《学生乐学的课堂结构》.

上一篇: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下一篇:生活中物理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