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初中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2-04-16 08:44:11

浅析提高初中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新课程标准也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积累阅读量的“峰值”。提高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一个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初中课外阅读存在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拓宽眼界,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受益。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校和家庭的忽视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接触的最主要的环境,但由于中招考试的压力的增大和学习科目的增多,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上的缺乏,将进行语文学习的时间用到学习其他的科目上,甚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阻止,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课外阅读的方法的缺乏

好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略读若只作学生自己去着手,而让他们一点的指导,很容易是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误会,以为略读就是随便读,就此了事。如此积久养成不良习惯,就终生不能从略读中得到多大的实益。”经统计调查大部分的同学不懂得如何读书,也不清楚对于不通体裁的书籍要使用不通的读书方法。这样使得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功。

3、学生意志力淡薄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涌入,各式各样的课外阅读书籍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目不暇接,不知所措。初中阶段的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自我意识不强,阅读经验和知识有限。对于课外阅读的内容上良莠不分,很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同时对整本课外书的阅读没有足够的耐心,缺乏专注力,影响阅读的效果。

提高初中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在动力,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阅读,求知欲有所提高。教师在这方面要进行因势利导,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被认同,欣赏,尊重的心理需求。适当的满足其需求,可以加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课的时候根据课文插入一些相关的课外的小故事,例如在讲《丑小鸭》时,涉及一些安徒生相关的其他童话故事,让学生课下进行阅读,这样通过课堂的有关介绍,引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名人赏析”“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课外读书成果分享”等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对于课外阅读量多,成果大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同时促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获得乐趣,使得他们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2:教师和家长的熏陶感染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的学习和阅读中,教师和家长的榜样力量对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数据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自己的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上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语文教师对学生更多一些关爱,让学生感觉到足够的关注力,同时用自己博学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去感染学生,他们会愿意在课外进行阅读。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注重自身的阅读素养,提高自己的阅读涵养,让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课堂提高学习的效率。阅读占了语文教学的半边天,对于课外阅读教师恰到的方法指导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完成这个阅读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重点的,较难的内容教师应该教学生精读,通过通读,复读,细读相结合循环阅读方法。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鉴赏,评价能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法,比较法,反复吟诵法等,让学生揣摩文本的奥秘,体悟其思想内涵。而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可教学生使用略读的方法,学生先阅读作品前的序文或目录,查阅经常的段落,进而把握全篇大意,得其要领。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精读和略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能促进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落实。

2:圈点勾画和阅读批注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边阅读,边圈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录精彩段落和内容,加深印象。“发现学习”布鲁姆提出,发现并不只是限于找寻人类从未了解的事物,而应该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和自我的直接对话。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自主性。通过阅读批注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阅读体验。这样也让学生在体会文本的过程中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

(三)利用元认知策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在网络化的时代,孩子们很容易迷恋上各种流行文化,在他们的周围也充斥着各种不良的读物,学生对内容进行有选择的读,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成为重要任务。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自己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对于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加,其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渐增强。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的影响表现为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首先制定计划,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不同特点,推荐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规定一定数目的阅读量。其次进行课外阅读的监控,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监督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时间。再次,利用自我调节,对于在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困难,纠正不良的阅读行为。通过提高学生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自控的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好的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具有深远意义。

上一篇:“2+1”学制改革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 下一篇:小学校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