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4-16 06:40:00

浅析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板市场的正是启动,内部控制这一企业管理话题又一次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处于上市初期,大多数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不完善,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尽快建立健全自身内部控制以应对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

关键词:创业板;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一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3月31日凌晨1点45分,中国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宣告酝酿近10年之久的中国创业板股票市场呱呱落地。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在深交所举行开板启动仪式。数据显示,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6.7倍,而市盈率最高的宝德股份达到81.67倍,远高于全部A股市盈率以及中小板的市盈率。创业板市场的成功试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方便的融资途径的同时也使得这些上市公司在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的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得以发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

1 内部环境较为松散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任何一个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都必须存在于一定的内部环境中,这一环境反应了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由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多从事于高科技业务,虽然有较高的成长性,但是成立时间短,公司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态度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往往出现对内部环境建设不够的情况。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刚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加之管理层对逃税这个违法行为抱有侥幸心理,于是默认了公司内部环境的缺失。

2 风险评估意识薄弱

随着中国创业板市场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这些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在提高自身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外部投资环境变化的生产风险,诸如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声誉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这些都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之前所没有遇到的问题,创业板上市为公司获得了很好的融资机会使得公司降低了自身的技术风险,与此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公司整体投资决策的风险。其中原因要归结于大多创业板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完备的风险评估体制,董事会下设的风险评估委员会形同虚设,使得管理层在缺少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盲目投资,使得股东利益遭受损失。

3 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2001年安然事件的发生,让“能源巨人”的金色形象轰然倒塌,也使美国国会于2002年正式通过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对上市公司提出披露内部信息的强制要求。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多关注的信息,而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也可以为公司和股东合理的规避风险。对于绝大多数我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对于内部信息的披露往往只是简单的一句“本公司已经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成果及不足做以详细阐述。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通常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对公司治理层造成应有的压力。由此造成的信息不能有效沟通会加大投资者与公司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导致其投资决策的失败。

4 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应该由谁负责,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主要由监事会负责,只有不到10%的公司的董事会参与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而监事会并不是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他们发表意见仅仅是对董事会和经理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监督。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董事会和治理当局的责任。创业板上市公司这种责仟的剥离势必会导致内部监督体制存在漏洞。

5 内部监督运转不力

所谓内部监督,是指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大多数创业板公司的内部审计机制是由国家强制建立的。这些机制往往没有切实有力的得以执行,主要表现在,首先,创业板公司由于公司规模等方面原因大多聘请内部财务人员兼仟,这些人员大多缺乏必要的审计知识,特别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投融资业务不断复杂,他们往往难以应付导致漏洞,同时,聘请相关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审计的客观独立性原则,有自我复核的嫌疑。其次,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差错防弊的阶段,大多是在出现问题时才进行必要监督,没有做到事前的审查和事中的控制。再次,这些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实质上与管理层及其相关机构平行,因此造成了其独立性较差、权威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管理层。健全,得力的内部审计机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公司得以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

二、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1 管理层提高风险意识

从管理层自身角度出发,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必须要提高风险意识。这也是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力的先决条件。由于创业板上市条件较之主板有一定宽限,政府势必加强监控。这就要求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发挥风险评估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加以合理化评估,以规避内部控制体制缺陷或失灵对公司资产或业务造成的风险。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为防止公司在内部控制上出现问题,首先应从内部控制的基础,也就是内部环境着手,改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应该学会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为公司营造一种公司价值与员工自身价值合二为一的氛围,使每个员工意识到公司利益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控制漏洞。其次,创业板上市公司急需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控制制度,明确公司治理层与监事会之间的责任划分,使得内部控制机构可以有效的行使其权力,对公司内部运营管理起到监控作用。再次,创业板上市公司应该积极配合证监会的要求,对内部控制信息做以必要披露,一方面符合上市公司运营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及时的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尽可能为公司避免损失。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部控制与监管 下一篇:浅议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