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衡东乡镇物流的现状与出路

时间:2022-04-16 03:59:58

浅析衡东乡镇物流的现状与出路

摘 要 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及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却遇到不少问题,迟滞了我国物流发展的脚步。本文以衡东的乡镇物流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乡镇物流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求乡镇物流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乡镇物流 发展 现状

衡东县位于湖南东部偏南,居湘江中游的衡阳盆地与醴攸盆地之间,东连攸县,南与安仁县、衡南县为邻,西濒湘江与衡山县隔水相望,北与湘潭、株洲接壤。全县总面积1926平方公里,总人口74.7万人,辖24个乡镇。

一、衡东乡镇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物流基础好,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

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纵接南北,衡炎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南岳高速直通衡阳市和南岳风景区。全境设有5个高速公路互通口。湘江由南向北流经县境西部。衡山高铁站和南岳机场离衡东县城均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二)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大

全县已初步形成机械制造、有色冶金、轻工陶瓷、化工医药、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是全国重要的禽蛋加工基地、铜阳极板加工基地、钨化品加工基地,也是全国油茶生产示范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全省出口基地县、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分布在衡东及各乡镇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巨大需求,需要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来支撑,并且潜藏着极大的物流市场需求。

(三)现代物流业总量稳步提升

201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7元,同比增长13.2%;而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即达到了51.72亿元,占社零总量的79%;批发业、道路运输业等增势平稳。

(四)道路运输、批发业是现代物流业的主体

2014年,全县货物周转量31.54亿吨公里,增长13.24%。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达25.52亿吨公里,增长10.5;水运货物周转量6.02亿吨公里,增长18.5%;客运周转量27.27亿人公里,增长10.8%。全县公路线路年末里程28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2.3公里。

二、衡东乡镇物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民营快递企业的农村网点偏少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乡镇居民开始尝试在网上购物。然而,网购过程中的收发货品却成了网购的障碍。基于成本运营的综合考虑,很多快递企业普遍不愿“下乡”。有网购的买卖市场,运送渠道却受堵。乡镇居民在网购到商品之后,想要取货,只能通过各种渠道:雇个农用小三轮进城拉回来,或是委托城里的亲戚朋友到快递公司取件。

(二)整体产业水平较低

目前,我县物流企业自身的组织化水平与经营集约化程度不高,“小、散、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企业自身经营观念落后,管理运作粗放,技术手段落后,加之服务行业较广,难以实现专业、优质的服务,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专业化、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阻碍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高。衡东大规模的物流企业少,已有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人才缺乏。

(三)企业专业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

从我县现有的几家专线零担快运个体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运营不稳定,市场需求不足,即车源分散、货源分散、信息分散,物流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大量存在,运输市场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基本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

(四)行业竞争力较弱

乡村快递从业人员反映,目前乡镇、农村居民对于乡村快递还不够信任,一些人在选择乡村快递服务时较为谨慎;部分乡镇农村居民认为乡村快递经营尚不规范,服务质效还较差,缺乏有效监管,一旦出现快件损坏、丢失现象,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出于安全考虑,他们更愿意选择速度较慢、收费稍贵的邮政或县城一级快递。

(五)乡镇业务量分散,未形成规模

当前,选择乡镇快递较多的人群基本为乡镇医院、学校、单位工作人员和学生,其他人群鲜有涉及。一是受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金融服务限制,部分乡镇、农村居民还不具备网购、网上支付条件。二是由于乡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乡镇常住居民主要是妇女、老人、儿童,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网购意识淡薄,对快递业务需求较小。

(六)乡镇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缺失

由于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以及参与企业积极性不高、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我国现阶段乡镇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尚未建立具备数据交换、信息、智能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的综合平台,造成物流信息不能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物流运作水平的能力较低。

三、衡东乡镇物流发展的出路

(一)完善政策,鼓励快递下乡服务三农

要进一步落实物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把物流业当作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由于现代物流产业起步阶段具有投资大、短期回报率低,但长远经济效益可待的属性,相关部门应在资金、用地、税收、价格、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政策倾斜。例如,对于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信息技术与设备的投入可以适当考虑财政支持,加快启动“快递下乡”工程,以推进快递企业更好地服务“三农”。

(二)创新运营模式

部分快递企业可在乡镇及农村与当地的店铺合作,在店里面提供一套上网购物的设备与服务,消费者可以在店里面上网选购或者在自己家里上网选购,过两天再到店里面取货即可;还可采用连锁加盟的形式,这样可以直接地促进传统店铺的交易量,间接也帮助了农村的生活品质的提升,这样较适合农村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解决了物流与金流的问题。总之,运营模式的创新是解决乡镇物流的必由之路。

(三)打造乡镇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打造集数据交换、信息、智能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物流电子商务平台,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将加工、整理、仓储、运输、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有机结合,实现从起点到终点整个乡镇物流领域相关信息有效联动,提供立体化、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性乡镇物流公共服务。

(四)完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

县(市)构建物流分拨中心作为农村物流的集散中枢,在乡镇利用邮政、供销等网点建设乡镇物流站作为农村物流的中间层节点,在较大行政村、供销超市、农资超市、农村集市等设物流网点作为农村物流的基层末梢。通过构建县(市)、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有效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度和覆盖面。

(作者单位为衡阳技师学院)

上一篇: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煤炭开采行业就业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