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精神病人入院后正常生活习惯的重建和干预

时间:2022-04-16 02:24:52

流浪精神病人入院后正常生活习惯的重建和干预

[摘 要]目的 探讨通过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病人进行正常生活习惯的重建。方法 对病人进行护理的同时,通过护理观察量表中的相关项目的评分相比较得出的结论。 结果 第一周得3 分的病人占94.6%、第三周得3 分的病人占37.1、第四周得3分的病人占9.9%

关键词:流浪 精神病人 正常生活习惯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020-02

流浪精神病人是指患者原来就有精神疾病,由于多种原因,流浪在外,他们往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严重影响社会环境的病人。我国政府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对这类特殊的病人非常关心。在上海市,只要有群众发现有流浪的精神病人,就会马上报告公安部门及民政救助部门,由他们负责护送至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对这类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待病人病情好转或康复后再由专门结构将病人送回家乡,由原籍地方有关机构接收与安置。

我中心自2005 年1 月至2008 年8 月共收治此类精神病人52 名。全部是非上海籍人,其中男性24 名,女性28名。病人入院时的年龄住址籍贯病程都不详。这些病人入院时大多数蓬头垢面,衣服破旧肮脏不堪。接触根本不合作或答非所问或数问不答,有的说当地土话根本听不懂,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精心的治疗和耐心周到的护理,大多数的病人能恢复到一般人所具有的生活习惯,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自2005年5月至2008年8月由公安机关及民政救助部门送来的流浪精神病人共52 名,按住院超过1 个月为入组标准,重新选定共有47 名,其中男性24名女性23名,其他资料不详。

1.2 方法

1.2.1 将精神科常用的护理观察量表中有关生活习惯方面的观察指标单列,选出相关的项目共有10 项依次为1、料理个人事物2、随冷随热调整衣着3、衣着整洁4、洗脸5、刷牙6、个人卫生(大小便、月经)7、洗脚(澡)8、饭前便后洗手9、饮食10、梳理头发对病人进行观察并以0分为好、1分为较好、2分为一般、3分为差作为评分标准,分别在第一周治疗与护理干预初期和第三周治疗与干预期及第四周治疗和干预巩固期对病人进行观察与打分相比较而得出结果。

1.2.2 生活习惯的重建与干预

由于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情况掌握几乎为零,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他们有的不知道自己的姓名、有的吃饭直接用手抓,随地大小便是家常便饭,睡觉直接睡地板上,更谈不上洗脸刷牙换衣服了。我们只好用对待孩子的方法去教他们,要极有耐性,循序渐进,多次反复,在药物治疗的配合下,一点点改善,慢慢地掌握,许多病人会今非昔比,往往能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习惯。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有些精神病人也随着打工人员,流散到各地区,由于多种原因,这些病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家属的监督,一部分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旧病复发,流浪到社会上,有些病人因为流浪时间过长,原来正常的生活习惯已荡然无存。当这些病人住院时,护理人员所付出的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每当这些病人恢复理智,建立了正常的生活习惯,能正确的说出自己的姓名和与家人联系的方式的时候并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时,我们会感到很欣慰。

上一篇:呼吸操对改善COPD患者血气及肺功能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自制健康教育录像片社区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