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补鹿茸正当时

时间:2022-04-16 01:52:56

民谚有曰:“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春进补,来年打虎”。中医一向主张饮食进补,并认为冬季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时机。鹿茸是进补常用之品,而东北地区、尤其黑龙江产的鹿茸品质尤佳。

鹿茸是名贵药材,《中药学》记载:经现代医学研究,从鹿茸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雌二醇、胆固醇、油维生素A、雌酮、脑素、卵磷脂、脑磷脂、糖脂、神经磷脂等,并富含16种氨基酸。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中医认为,鹿茸味甘咸、性温,走肝、肾二经,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

鹿茸对久病年老体弱、倦怠怕冷、阳气虚衰、并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及创伤性疾病等最为适用。若中老年患者出现腰膝酸软、血虚晕眩、倦怠乏力、衰退等症状,或患有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者,在冬至以后宜补食鹿茸。

补鹿茸3种方法

补鹿茸一般有3种方法:一是药膳法,选牛肉、羊肉或猪肉300克,加鹿茸片1~3克、红参10克,加水与葱、姜、盐等调味品适量共炖,吃肉喝汤,2~3日分次吃完;二是含片,取鹿茸1~2片直接放入口中,让唾液使之徐徐溶化,然后再慢慢咽下,最后再将余渣嚼碎吞下。吞服时间选在半空腹时最为适宜,因为不受其他食品或药品的影响而降低疗效;三是服药酒。有不少人喜欢在冬季取鹿茸与人参、枸杞子等泡酒内服,但最好请中医师辨证,指导用药。用鹿茸治疗疾病,药效持久,停药后,药效仍可持续1~2个月。

鹿茸入药一般切片或研粉生服,大多加入丸散剂合服。鹿茸含有多种胶性物质、钙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临床应用,一般不入煎剂。因为它的胶性物质会煎煮后会黏附于其他药物的渣滓或药煲的内壁上造成浪费,甚至还会形成有害物质(若烤成焦状物,则会损害健康)。

鹿茸服用有宜忌

鹿茸是温热性药物,所以不能妄施滥投,而必须因人、因症而施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服用鹿茸宜从小剂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突然大量进补,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致鼻衄。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著名医学家曹炳章认为,鹿茸固然属补精填髓的补益佳品,但是,服食不善,往往易发生吐血、衄血(鼻出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

鹿茸的有效成分会与水果和蔬菜中的鞣酸发生反应而被破坏,因而属配合禁忌;凡患新感染而发热的疾病和突然发生剧烈痛证的人,都属暂忌。还应该注意的是,凡体格壮实而无需服食或食茸过量,都容易引起头胀、胸闷或鼻衄等反应,须立即停药观察,而不可强行续用。

上一篇:极寒时节巧防“冷辐射” 下一篇:气血足不足,自己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