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大众美学特性

时间:2022-04-16 12:56:04

浅析《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大众美学特性

摘要: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迅速串红于中国市场,除了Q版的卡通造型、成功的市场宣传外,最关键的因素当属其后的文化认同感。本文从陌生化的理论出发试图解释这部动画片吸引观众的直接原因,进而分析其后深层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大众美学;陌生化;天人合一;中和之美

中图分类号:J2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164-01

2005年,系列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后简称《喜羊羊》)在杭州少儿频道首播。这是一部简单的Flas,没有3D绚烂华丽的画面感,没有悬疑重重的情节设置,也没有高昂的制作成本,但是,它迅速走红中国大陆,甚至在香港电视荧幕上也能见其身影。2009年剧场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更是一举获得800万的票房,成为中国动画产业的一匹黑马。在《喜羊羊》中,狼想吃羊却又注定吃不到羊,这样简单的叙事模式却获得众多小朋友甚至是都市白领的喜爱,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些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呢?

一、陌生化手法引发观众的审美欲望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诗学概念。“文学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通过阅读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过程中产生审美。……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过于熟悉的事物容易让人忽视,通过陌生化,接受者可以获得一个用新目光审视生活的契机。狼这一符号在常规经验中代表着凶残暴力,可是在《喜羊羊》中,狼的形象被重新塑造。它成了一个普通小人物的代表:每天在外要抓羊,就算失败也决不放弃;在家要做饭带孩子,就算被打被骂也绝不还手;注定永远吃不到羊却仍旧努力奋斗,这个角色正是因为诠释了小人物生活的无奈而备受观众喜爱。至于羊呢?它们是动画片中的正面人物,聪明勇敢,但一样也各有缺点:喜羊羊机智勇敢却总是恶作剧,美羊羊心灵手巧却娇气,懒羊羊有创意却嗜睡,甚至德高望重的村长慢羊羊也有缺点。这就打破了人们对正面英雄人物完美形象的期待,英雄人物一样是一般人,一样是有缺点的。“陌生化”的手法使《喜羊羊》的角色塑造更具有人情味,我们似乎是第一次重新打量狼生活的无奈,也重新认识到羊勇敢坚强的生活态度,它们的世界变得新奇,又充满吸引力。当然,《喜羊羊》中有一个永远不变的预设:就算狼永远吃不到羊,就算羊多么聪明,它们还是会害怕狼,也没有力量把狼彻底消灭。只有这样动画才不会彻底脱离人们的经验而成为无稽之谈。

二、本土文化传统引起文化共鸣

在环境的设定上,《喜羊羊》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柏拉图曾把叙事话语分为两种形式:‘纯叙事’和‘模仿’。如果按照他的这种划分,童话就是纯叙事,因为它是开创性的是纯粹想象性的语言,是对不曾有过的世界的话语和安排。”《猫和老鼠》的“纯叙事”环境其实很真实,它们生活在人类的世界里,依附人类的生活规则而存在。在这个大环境中,语言基本上是属于人类的,动物们更多是用肢体语言来展现它们的心理活动,这样相对于动物来说,人类拥有了绝对的霸权。同时,因为老鼠的生活习性,动画经常发生在晚上或厨房间,这样的场所使猫和老鼠的故事看起来像真实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故事一样。而《喜羊羊》不同。在《喜羊羊》中动物们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这个空间刻意回避了人类的存在,单纯而自足。可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动物们都有语言,有家族,它们要吃饭要生活要打扮。这个世界并不需要让观众感觉有多真实,只要它能打动人心就足够了。故事大多发生在阳光明媚的草原上,就算狼和羊不停地在挑战也不会影响这个世界的宁静。因为它们挑战的结果永远是固定的,狼永远吃不到羊却一直在努力。在观众的眼里,狼和羊之间的争斗就像是兄弟间的打闹一样,无伤大雅。这就是中国人的美学观,这就是中国人的理想世界,这就是“天人合一”。

正因为这些中国因素的存在,《喜羊羊》在产生之初就得到了国人的认同。这不是强加的文化因素,而是内在于我们国人的血液,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三、结语

“时间成为永远的现时,就是空间性的。……正是这种生存方式的空间性使得时间的纵深感没有了,因此现代人心里的归趋和稳定感也就没有了。于是人们常常怀念童年,用回忆的方式来营造关于时间的幻觉。”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生存的压力和物质的欲望把人牢牢地控制着。因此,人们更需要动画,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放下生活的负担,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最唯美最理想的生活。

《喜羊羊》营造的这个理想世界对现代人来说有无限的吸引力,在加上陌生化引起的审美欲望,本土文化引发的文化共鸣以及群体性角色的观众认同,《喜羊羊》必然能获得成年观众的喜爱。对于小朋友来说,《喜羊羊》Q版的人物设计,好看有趣的故事情节,说教意味的不易察觉都成了它致胜的关键。有小朋友的喜爱,有成年人的支持《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就成了必然。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卢瑾萍.童话叙事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形式[A]. 傅修延.叙事丛刊[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卢瑾萍.童话叙事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形式[A]. 傅修延.叙事丛刊[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戏曲艺术教育对师范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天人合一”思想与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