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琢:鉴藏家的艺术世界

时间:2022-04-16 12:07:27

崔如琢:鉴藏家的艺术世界

身着唐装,讲着地道的北京话,如果不经介绍,你很难马上把眼前的这个人和在美国居住过16年,并加入了美国国籍的崔如琢联系在一起。刚过花甲之年的崔如琢是鼎鼎有名的画家,不久前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为他举办了一个书画专场,他的30幅画作全部成交,成交额达724.68万元。而他在鉴藏方面的造诣也丝毫不 逊于书画。

从卖画到买画

在圈子里,大家都愿意把崔如琢亲切地称为“老崔”。老崔出身世家,自幼爱好绘画,后投入国画大师李苦禅门下,灵性加勤奋,十七八岁时他的画已初具气势。改革开放后,靠在荣宝斋、宝古斋、北京画店等处艺廊挂笔单的收入,他成为京城最早的“万元户”之一。就在事业到达了一定高度时,他却作出了一个让周围人不解的决定――出国。

1981年初的一天,崔如琢怀揣着800美元来到波士顿,这些钱仅仅相当于一名美国普通工人的周薪。在初到美国的一段时间里,老崔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很快,他又去了纽约,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消磨掉他的理想,“我是个画家,我到美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求绘画上的突破,寻找我绘画艺术的更高境界和新的阶段。”

幸运终于垂青了执著的老崔,朋友帮他在《世界日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广告大意是,中国国画大师崔如琢先生来到美国寻求发展云云。这则广告恰好被来自台湾的业余画家、收藏家王安女士读到。王安是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黄君璧的记名女弟子,她以100美元一平方尺的价格向崔如琢购买了4张5平方尺的画。这2000美元,不但是老崔到美国后卖掉的第一单自己的画,同时也救了他的急。

王安回到台湾,把崔如琢的画拿给黄君璧先生看,不想黄老异常兴奋,竟出口要求用自己所绘的一幅山水换崔如琢的一张画。后来,王安在拜会张大千先生时又带去了崔如琢的画,张大千对画的评价是“笔墨不错”,可以收藏。从这儿开始,买画的人接踵而至,崔如琢作品的价格不断攀升,他也就此摆脱了困境。

几乎是在转瞬间,崔如琢步入美国华人的主流社会。他的画被宋美龄、陈香梅、美国前总统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台湾商界巨子王永庆、报业大王王惕吾所收藏。另外,他的作品还进入了泰国王室以及亚、欧、北美几十所大学和博物馆。之后,他出任了纽约中国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并被聘为纽约杜威大学客座艺术教授,三年后,他获得该校荣誉艺术博士。

1996年,崔如琢毅然决然回到了故乡。在回来后的几年里,他开始用卖画得到的钱投资地产、股票,但最多的还是投资于中国的古代艺术品与近代的名人字画。

藏画为了学画

客厅北墙挂着渐江的画,西墙是董其昌的,厨房门口是罗聘的,饭厅南墙是石涛的,酒柜两边一边是李可染的,一边是李苦禅的,储藏室旁边挂的是傅抱石的,每张都是六七位数的大价钱。这就是崔如琢的家。若以为老崔这是在炫耀藏品,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只是为了“养眼”,他真正值得炫耀的珍藏很少示人。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找崔如琢做一个对话节目,恰逢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在老崔家做客,老崔一时兴起,拿出自己的藏品请文老过目:徐悲鸿、山人、张大千、米芾……一时间,连见多识广的文老也看花了眼,连连感叹:“收藏的每一件东西都是精品,你的家像个博物馆,看来你从前人作品中吸收了不少的养分,难怪你在艺术上会这么成功。”老崔的助手在一旁说:“这还只是一部分,要是都拿出来,绝对看不过来。”

老崔说,他收藏书画有一个原则,就是只买公认的、在中国书画史上里程碑式的艺术家的代表作,这样的名画他已收藏有近千幅。在这些藏品中,仅文徵明的真迹就有四五幅,石涛等“清初四僧”的书画有19件之多。

对于收藏这么多名画的目的,老崔说,主要是为了临摹,为了学习。在他的专场拍卖中有一幅作品――《仿陈老莲人物图》,就是崔如琢根据自己收藏的陈老莲画作临摹的。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临摹和学习中,崔如琢受益匪浅,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珍品不怕价高

崔如琢有目的地收藏,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去美国后开始的。那时中国书画的价格远比现在的低,往往1万美元,甚至几千美元就能买到一幅很好的画。1982年,崔如琢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一幅15米长的石涛手卷。三年后,有个犹太人想用30万美元买这幅画,崔没卖。又过了四年,这个人又来找崔如琢,希望用100万美元买走。“100万我也不卖,结果他老派人来找我,最后我说1000万美元给你,他说没这个行市。我说,很快就会有这个行情了。”崔如琢说,现在这幅手卷的价格当在几千万元以上。

老崔讲的另一次经历是在1983年,他无意中在美国一家不知名的拍卖行的展览中见到了一幅山人画的《荷花翠鸟》图,拍卖估价不过5000美元,当即决定把这幅画拿下。到了拍卖那天,这幅山人的《荷花翠鸟》图如愿地以8000美元的价格被他买到。他告诉记者,如果现在拿到国内的市场上来,该画价值当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正是看中了老崔的一双慧眼,近几年来,不仅许多企业争相聘请他当艺术顾问,一些著名的拍卖公司也纷至沓来,请老崔替其“掌眼”,包括世界著名的苏富比、佳士拍卖行都请他来帮忙鉴定。2004年嘉德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崔如琢代表一位宁波企业家以1650万元的天价,买走自日本回流的海派名家吴昌硕的《花卉十二条屏》,创造了吴昌硕画作拍卖的世界纪录。但是崔如琢说,如果当时竞争到3000万、5000万元甚至更高,他也一定要买回去。这种名家代表作升值很快,用不了多久其价格就在5000万元以上了。

艺术价值决定经济价值

崔如琢说,在西方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房地产、金融(包括股票)和艺术品。有产阶级通常会把艺术品作为他们投资的主要方向,事实也证明艺术品投资利润是最高的。20世纪90年代凡高的一幅《向日葵》拍卖价格高达5500万美元,可是在1948年它的价格只有2万美元;去年5月,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亿多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而这幅画在20世纪50年代只值3万美元。国内的情况亦是如此,在20世纪70年代末,李可染的画只有200~300元人民币,现在至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还有李苦禅、黄胄等人的作品,20年的时间价格增长了1000~10000倍。

尽管艺术品投资增值速度最快,但是由于艺术品中存有大量赝品,比如齐白石的画就有20%~30%是仿作。对于书画作品来说,赝品就等于一张废纸,这使得众多投资者对艺术品投资望而却步。崔如琢对艺术品投资者的建议有三条:其一是要培养对艺术品的热爱,要拿出精力来进行理论学习,这样出错的机会就会少一点。其二是选择好的拍卖行,如嘉德、翰海等,为了保证声誉,他们的拍品大都经过严格地过滤。尽管其中也有5%~10%是赝品,但是买了赝品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且这些赝品还可以重新上拍,其他的初学者可能还会再次买走,出学费。其三则是尽量找高水平的艺术顾问,来帮忙掌眼。

老崔说,对于刚开始涉足艺术品投资的人来说,不能存侥幸心理,因为能捡漏的是内行,外行几乎不能捡到,侥幸就会上当。他说,他的收藏标准就是三个字“真、精、新”。他的藏品除了书画外,还包括青铜器、瓷器、古砚、古琴、古董家具等。但是无论其中哪一种,他选择的都是精品。因为,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越高,经济价值自然也就越高。老崔说,他的收藏经历已有四十年,只要是买了的东西就不卖,这样使得他的藏品增值的速度更大。

如今像崔如琢这样集绘画、鉴定、收藏等多方面成就于一身者实在少有。即使在鉴赏、收藏方面,崔如琢的成就已让很多人望而兴叹,但他说,鉴定、收藏只是他的业余生活,他现在心思主要还是在书画和研究中国传统上。

上一篇:苏朗诗:先做对 后做好 下一篇:打破选择保险的“惯性思维”